第169部分(第2/4 頁)
坐起來。妻子用臉盆接了一些水,端到床前為他洗臉、洗手,然後,美玉和鐵羽送來了早飯,是小米粥。他愛吃的東西。吃完飯,鐵羽要回去忙小飯店的生意。他讓美玉也回去上班。美玉說她沒有心情上班了。姐夫的病不好,我幹活也幹不下去。我還是在這兒守著你吧!萬一姐姐有事,我可以打個替班。
八點鐘,大夫查房,浩浩蕩蕩來了一群白大褂,他們象徵性地問這問那,對於他提出的如何能夠站起來的核心問題毫無辦法。他順便問:“這腦血拴病是怎麼回事?我怎麼得了這種病?以後還會復發嗎?”孔田院長聽到這兒,看看那位主治醫生,說:“怎麼,你沒給庾省長講講病理?”
“沒有,昨天光忙著搶救了。”主治醫生辯解說。
“胡鬧,不給患者講清病理。患者怎麼配合治療?”孔田拉下了一張臉。
“其實,這血栓形成的原因,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也很簡單,它主要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這是引起腦血栓形成最常見的原因,”查房之後,主治醫生開始向庾明講解病理,“現在,最新的腦血管疾病分類將腦血栓形成更名為‘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塞’。”
“為什麼會發生動脈硬化呢?”
“它的發生與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脂過高、高血壓以及血流動力學異常有關。主要病因被認為與血脂過高有關。也與生活方式、營養和遺傳因素有關。如吃進的食物中含脂肪,肥肉、油脂、碳水化合物,譬如糖、澱粉過多;體力活動過少;還有,身體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及其家族史疾病也有關係。
“這動脈粥樣硬化呀,是一種全身性的血管疾病,它發生在不同的器官便產生不同的疾病。如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就會得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也就是冠心病。腦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在供應腦部的大、中動脈,最容易發生狹窄的部位在頸部頸總動脈分叉處、椎動脈進入顱腔處、以及基底動脈起始和分叉處。由於血管內膜的破潰、脂質沉積形成斑塊,血液中的血小板、纖維蛋白沉積在斑塊上面併發生機化,造成血管壁增厚、血管腔變窄,導致腦供血不足。如果病變進一步發展,血管腔嚴重狹窄甚至完全閉塞,或在狹窄的基礎上由於血液粘稠度高,在斑塊上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便可發生這根血管供血區的腦細胞缺血壞死。�
“要確認究竟是不是得了腦血栓形成,光靠的臨床表現和醫生的檢查還不夠,還需要儀器及化驗檢查輔助。其中CT掃描是診斷腦血栓形成較方便、便宜的檢查。它可明確腦組織壞死(即腦梗塞)的部位、大小、腦水腫的程度等對治療有指導意義的資訊。但在發病24小時以內常不能發現病灶,此時CT掃描的意義在於排除腦出血,為及早開始治療爭取時間。此外,CT的不足在於對腦幹、小腦的病灶顯示不良。所以,要想細緻檢查,還得用頭顱磁共振掃描。磁共振可彌補頭顱CT在24小時內不能發現病灶、及對某些部位病灶顯示不良的缺陷,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尚能顯示較大的閉塞血管。你的磁共振檢查,我今天就安排。”
“大夫,我的病在腦袋上。可是,為什麼頭不暈、不痛,左腿卻不能走路了呢?怎麼辦才好?”
“這……屬於壓迫了運動神經。最好的辦法就是家屬要幫助病人活動癱瘓肢體、促進康復。”醫生說著,將庾明的腿抬起來,伸屈了幾下,示範給美蓉、美玉看,“這個動作,有利於促進癱瘓肢體的血液迴圈,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促進肌力和關節活動度,防止肢體攣縮變形。嗯,看到公園裡鍛鍊的那些老人了嗎?他們得了這病,就量天天走路,天天鍛鍊,堅持幾年,有的人就好了。”
“放屁!”等醫生走了出去,美蓉立刻衝站他的背影罵了一句,“要是鍛鍊能治病,要你們醫生幹什麼?要是公園裡能治病,要你們醫院幹什麼?媽的,一幫子庸醫。”
醫生好象是呼到了美蓉的罵聲,直到走廊裡又折了回來,問庾明:“庾省長,你的腿,透過針灸可以恢復運動。我們醫院有個針灸大夫。你怕扎針嗎?如果不怕。我可以聯絡一下中醫科。”
“不怕!”庾明突然來了勇氣,“只要能讓我站起來。我什麼都不怕。”
“好吧,我立即給你聯絡。嗯,每扎一次收費20元,可以用醫保卡。”
“謝謝醫生。”美蓉這次沒有罵他。但是他也沒有再走回來。
針灸?庾明對醫術不太懂行,但是,小時候,他聽廣播、看報紙,常常聽說某某赤腳醫生用一根銀針治好了某某人有疑難病症。甚至有一首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