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3/4 頁)
駕?”
俞蓮舟道:“我們師兄弟七人聯手,或者沒人能阻得住,單是我和五弟二人,怎敵得過源源而來的高手?何況只盼此事能善加罷休,又何必多結冤家?”
張翠山點頭道:“二哥說的不錯。”
上江船沒多久,張翠山夫婦才從新將俞蓮舟與成雲帆做了介紹。那俞蓮舟聽說成雲帆乃世外修行多年的得道之人,也自是恭敬有禮,如同對師傅張三丰一般。舟行數日,到得武穴,便已是湖北省境。
因馬上是張三丰百歲壽誕之日,張翠山一家便要張羅禮物,又耽擱些時辰。
再次開船,俞蓮舟與張氏夫婦說起師傅的事是口若懸河。
俞蓮舟毫不隱瞞的道:“我這次下山時,師父正閉關靜修。盼望咱們上山時,他老人家已經開關。”
殷素素道:“我爹爹昔年跟我說道,他一生所欽佩的人物只有兩位,一是明教陽教主,他已經逝世,此外便只是尊師張真人。連少林派的‘見聞智性’四大高僧,我爹爹也不怎麼佩服。張真人今年百歲高齡,修持之深,當世無有其匹。現下還要閉關,是修練長生不老之術麼?”
說到這裡,還看了一眼旁邊的成雲帆,見成雲帆只是靜坐,沒有任何言語表情,知道是得道之人的功法自然。
幾人自然有說到當年少林的覺遠傳授無色、郭襄、張三丰《九陽神功》的秘辛,幾人都聽的很是神往,最後俞蓮舟總結說:“當年傳得《九陽真經》的三位,悟性各有不同,根柢也大有差異。武功是無色大師最高;郭女俠是郭大俠和黃幫主之女,所學最博;恩師當時武功全無根基,但正因如此,所學反而最精純。是以少林、峨嵋、武當三派,一個得其‘高’,一個得其‘博’,一個得其‘純’。三派武功各有所長,但也可說各有所短。”殷素素道:“那位覺遠祖師,武功之高,該是百世難逢了。”
殷素素還不盡興,有些感慨的說:“前輩,你修行日深,見識廣博,可否知道這九陽神功是何人創所,為何出自少林寺呢?”
俞蓮舟、張翠山自然也很想弄明白,一臉翹首以待的樣子,成雲帆也不想掃興,就把自己前世知道的加上後來自己的推斷,說了出來。
原來當年第一次華山論劍後,王重陽得到《九陰真經》,隨後應邀前往大理與段智興切磋武藝,回來途中遇到一無名神僧,兩人也印證了武學修為,那老僧聽聞王重陽有《九陰真經》,便借閱翻讀,王重陽見他是有道高僧,自然沒有拒絕。然而那老僧看後,就感嘆一句:“既有九陰,當有九陽,才算珠聯璧合,功法自然。”說著翩然而去。
說到這裡,成雲帆淡淡的笑道說:“當年王道長也只是講了這些,所以如今聽你們講述,貧道推斷出,應是這神僧參九陰真經創造出就養生,不過這並不一定是《九陽神功》的真實來歷,不過是我的推斷罷了,貧道姑妄言之,你們姑妄聽之。”
幾人聽後都甚覺有理,很快俞蓮舟像想起什麼的說:“前輩,聽你這麼講,你與重陽真人也有交往,如今算來,可不都有一百多年了,你如今相貌…”說到這裡,已經是駭然不敢再語。張翠山本以為成雲帆乃世外修行高人,左不過和師傅差不多年紀,眼見比師傅還高領,怎能不震驚。
見諸人表情,成雲帆笑著說:“你等不必如此神情,豈不聞洞中方一日,世上已百年。”的說法,貧道常年在深山洞府修行,甚少出走紅塵,故而你等有百年之感,對貧道而言,不過短短几百日而已。”
殷素素見此,又像想起什麼的問:“前輩,那如今江湖上流行的‘寶刀屠龍、號令天下;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的偈語是什麼意思,可有什麼深奧機密呢?”
成雲帆這次沒有讓他們如願,笑著說:“不可說,說不得。只是你等身為武林人士,要知道改朝換代之際,總是難免一場血雨腥風,你等好自為之,貧道涉紅塵太多,反而不妙。”
眾人見此,也略微知道修行之人最不喜歡牽絆紅塵俗務,因而不再打聽。
隨後的時日,定是那些同船江湖人士早就將張翠山夫婦迴歸中土,有謝遜和屠龍刀的下落,因而幾次三番遇到圍追堵截和挑釁的武林人士,也多虧幾人武功不弱,又夠機敏,才逐漸和武當諸人匯合,不日也到了武當山腳下。
早在遇到武當首徒宋遠橋後,幾人也基本知道成雲帆的情況,因而都是極為尊重,想著師傅百歲壽誕有得道高人前來,也是一大喜事,便匆匆飛鴿傳書到武當。
只見這武當山真是氣衝雲霄,筆直陡峭,諸峰林立,靈氣不錯,也是世間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