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向“北京天氣管理局”救助。天氣管理局透過監視網,發現渤海灣上空有一股氣流登陸,途徑實驗站所在地區。
於是,天氣管理局派出熱核蒸發器,在氣流路過的官廳、密雲兩水庫蒸發大量水汽,輸入氣流。但由於缺少走向控制,這股攜帶大量水汽的氣流偏離了實驗站所在地區。稍後,又有一股氣流從渤海灣登陸,這次,除了熱核蒸發器外,天氣管理局還在氣流行進前方建立人工低氣壓區,引導含水氣流到達目標上空。終於降雨成功。
但是,由於雨量不足,實驗站的農作物只是暫時緩解旱情。而在冬季的中國北方,自東南往西北方向去的氣流少而又少。在總結前兩次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天氣管理局乾脆投入大量熱核蒸發器,直接將渤海灣的水蒸發出來,形成人造氣流,再透過人工低氣壓導向,護送到目的地。《北方的雲》在技術細節方面的精確性,在中外氣象題材的科幻小說中非常突出。
在培養了整整一代中國科幻迷的《小靈通漫遊未來》中,也有一段天氣控制的描寫。當未來市要舉行第八屆全市運動會時,經各單位協商同意,將運動會期間的天氣控制為市區晴天,郊區下雨,沿海曬鹽場一帶又是晴天,保證曬鹽工作正常進行。
海峽對面,臺灣科幻作家方以庸的短篇《維納斯的憂鬱》裡,天氣控制也是重要背景。小說裡,已經出現了“氣象聯合服務中心”,可以造雨灌溉,清洗街道,用人造閃電合成氮肥,甚至可以製造人工彩虹供人欣賞。主人公靜怡則是“微型氣象管理師”,她的影響力超過了“立法委員”。
《復仇者》電影版也是“天氣控制”題材裡的科幻電影佳作。《復仇者》本是一套英國的科幻電視劇集,涉及科幻題材眾多。而電影版到目前為止只拍攝了一部,講的就是天氣控制。這個題材對於一個英國背景的科幻電影來說非常合適,因為英倫三島氣候出名的變化無常。甚至,象中國人見面問“吃了沒有?”一樣,英國人見面就以談論天氣為開場白。
影片裡,英國已經研製成功了天氣控制體系“普羅斯珀瑞”,覆蓋整個英倫三島。其主持人是比爾夫人。某日,一個和她一模一樣的女人進入“普羅斯珀瑞”控制中心,破壞了該系統。政府暗探斯蒂德受命調查此案。故事便從此展開。
實際上,“普羅斯珀瑞”的原始設計出自一個名叫August(八月)的氣象學家。“八月”出生於氣象世家,家庭裡的每個孩子都以代表不同氣候的月份命名。“八月”剛剛懂事,父親就讓他看雲識天氣,從此一步步成為世界頂極氣象專家。
後來,“八月”發明了透過改變空氣離子成份來控制天氣的方法,並提供給英國政府。但英國政府並未接受他的價格,更在系統建立後藉故將他逐出。“八月”圖謀報復,便以幕後人身份建立了“夢境天氣公司”。這個公司發展出更為高階的天氣控制技術,可以製造範圍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微型氣候,如微型暴雨、微型雷電、微型大雪、微型龍捲風等等。他們可以提供適當的天氣給小型農場等企業。夢境天氣公司藉此聚撿大量財富後,便在倫敦泰吾士河上購買一個小島,建立天氣控制基地。
一切就緒後,“八月”製造惡劣天氣襲擊倫敦:雷電擊毀大笨鐘,龍捲風摧毀泰晤士河上的橋樑,掀翻公共汽車,大雪覆蓋了所有街道,氣溫每時每刻都在下降。然後,“八月”恐嚇英國政府,必須將每年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給他,以換取好天氣。雖然是反面角色,但“八月”的狂言也間接反應了人類的夢想:從此,操縱天氣的不再是上帝,而是我!最後,斯蒂德和比爾夫人潛入小島,消滅“八月”,並摧毀了整個系統。
由於可以製造緊張激烈的情節,因此,在天氣控制題材裡,描寫“氣象戰”的作品遠多於和平控制天氣的故事。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前蘇聯科幻大師的別利亞耶夫創作了《空氣販子》。這篇科幻小說裡出現了世界範圍的氣象戰場面,可能是科幻作品裡最為壯闊的氣象戰了。
小說的背景就是作品誕生的三十年代。英國一個名叫貝利的富豪組織一批氣象專家建立北極探險隊,乘船考查北極。但在北極圈附近突然失蹤。三年後,世界各地風向緩慢地發生變化。當時並沒有氣象衛星,各國又處在準戰爭的對立狀態,氣象資料交流不暢。經過效率不高的長時間調查,才發現大多數風向偏向北方,導致赤道降溫、北極升溫。
各國氣象學家均無法解釋這一現象。蘇聯科學家更發現,所有這些風最後都集中在蘇聯境內雅庫特共和國維爾霍揚斯克地區的某處山脈裡。於是,他們派出氣象學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