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頁)
,而且自給自足,商品交換便因為異常困難而被放棄了,大家都倒退成了原始人。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四編:災難(1…2)
第二節:怪物題材
如果一個人從未接觸過科幻作品,忽然想隨便挑一本科幻小說,或者一部科幻電影看看,他十有八九會遇到以下三類題材:外星人、時間旅行,還有就是層出不窮的怪物。
不是科幻作品中每隻超現實的怪物都包含在這個題材裡。對怪物題材可以作以下限定:它是某種生物學尚未記載到的動物。這種怪物的“原產地”必須是地球,而不是外星。來自外星的怪物,如“異形”,可以列入“外星生命題材”。
當然,追循科幻史,我們可以發現,“外星怪物”其實就是“地球怪物”的發展。科學剝奪了地球表面的神秘感,“迫使”科幻作家只好把關於怪物的構思搬到外星背景裡去寫。不過,從科學角度來講,地球環境不同於外星,生物演化的基礎也不同。還是把它們區分開比較清楚。
怪物科幻由來已久。我們可以從遠古神話,神怪小說中尋找到它的萌芽。象《奧德賽》、《辛巴達航海》、《鏡花緣》這類各國古典作品,都用寫實而不是魔幻的手法,描寫文明世界之外存在的各種怪物。凡此種種,均可被視為怪物科幻題材的先祖。
科幻小說剛剛興起時,怪物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題材。那時候,人類的足跡還遠沒有踏遍世界,雷達、聲吶、衛星這些遙感技術尚未出現。地球遠比今天顯得遼闊。如果在一些“倚角旯旮”裡存在個把未被認識的物種,也不是難以想象的。
最初一些怪物科幻,就是對生物學上尋找新物種這一工作的幻想。比如赫喬威爾斯創作的《食人海怪》,所描寫的,就是當時剛剛發現的深海生物大王烏賊。這種生物腕長几十米,重達數噸。但它只生存在人類難以到達的深海。只是在偶然情況下,死去後殘肢被捲到海面上,或者被從抹香鯨的胃裡找到,才稍稍為人所知。直到今天,生物學家也沒有捕獲到它的成體。在《食人海怪》中,作者先是介紹了一些生物學家對大王烏賊的片斷髮現,然後描寫了這種海怪襲擊英國海岸的情節。
今天,人們可以從科幻電影《極度深寒》裡看到大王烏賊的魔影。編導更是根據大王烏賊的形象,虛構出一隻差不多和郵輪般大小的海怪。它擁有數不清的吸管,每個吸管都可以吞進一個人,吸乾他的體液,再將殘體吐出。影片最後,海怪現出頭部,用一雙睜獰的巨眼盯著主人公。那個細節也完全符合大王烏賊的生理特徵:它有直徑超過三十厘米,酷似人眼的巨眼。當然,在大洋上航行的人們不必真得擔心遇到這種巨怪,由於水壓不同,它只能生存在深海。
在怪物科幻方面,創造出大偵探福爾摩斯形象的柯南道爾是一把好手。除了著名的《失落的世界》外,他還創作了一個怪物短篇《高天的恐怖》。發表於1913年。那時候,飛機剛剛誕生,雷達更還是未來的事。在那時人們的眼中,高空還是很神秘的去處。小說描寫道,當時,飛行冒險家們不斷試圖打破上升紀錄。但是,不少冒險家接連在空中失事。飛機墜毀在地,附近卻都找不到屍體。阿姆斯特朗研究了大量這類事故記錄,認為有某種可怕的怪物生存在特定的“高空叢林”裡。英國威爾特郡上空就是一處。
於是,他駕駛飛機前去探險,達到了前人從未涉足的四萬一千英尺上空,終於和這些怪物相遇。那是許許多多雲霧狀的生命,小的有如氣球,大的超過聖保羅教堂的屋頂。有的形似水母,有的彷彿遊蛇。它們的肢體輕薄似霧,摸上去呈油狀,可以隨意變化。阿姆斯特朗知道口說無憑,回到地面後,準備好儀器,再次飛向高空,計劃提取一些生物樣本回來。但是,人們只看到了他的飛機墜毀在田野裡。還有記錄這一切的殘本。而本人則屍骨不存。
到了二十世紀中葉,全部陸地和近地空間的一切,均被人類所涉及。只有深海仍然戴著神秘的面紗。“海怪”也仍然是怪物題材的一個重要來源。前蘇聯科幻作家甘梭夫斯基在《海港之魔》中,超越生物學知識的限制,描寫了一種“集體生命”式的海怪:一個蘇聯人來到某熱帶海港,聽那裡的法國人講海怪的故事。那種海怪由一種細小的海洋動物組成。它們分散時體形很小,絞合到一起時,則形成龐大而完整的身軀,有肢體,有吸血管子,有消化道,連鯊魚也不是它的對手。最後,一個在陸地上稱王稱霸的資本家被工人們投入深海,餵了深海霸主。
鄭軍在科幻新作《海與人》中,描寫了一種由海星構成的深海巨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