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曾經研究出必須裝在鐵軌上執行的巨型大炮,還有小島般的戰列艦。然而,高科技時代的武器卻不是越大越好。尤其是奈米技術的誕生,將武器的微型化大大提高一步。在王麟的長篇科幻《奈米殺手》中,我們看到了奈米武器對人體的破壞力。
值得注意的是,遠在“911”事件之前許久,恐怖主義就已經受到了科幻作家們的注意。其中,中國科幻作家餘東征在小說《魔瓶》中,已經寫到了恐怖分子利用病毒進行襲擊的陰謀。小說描寫了受到襲擊的印度孟買的慘狀。有趣的是,這部小說出版時毫無影響,等2001年底“碳疽信”大鬧美利堅之後,人們又“發現”這了部長篇。新浪網還將它視為科幻作家先見之明的例子,在網站首頁上張貼了很長時間。
當然,如果談到毀滅力,什麼也比不過核武器。其實,核武器之所以誕生,科幻小說起到了真實的推動作用。1913年,威爾斯在科幻小說《使世界獲得自由》中,第一次預言原子彈的誕生。在這篇小說裡,英、法、美組織了對德世界大戰,原子彈被投到世界上所有的重要城市裡。
1932年,後來的物理學家西拉德正在柏林唸書,偶然間讀到了這本書。次年,他作為難民來到英國。當時的“正統”物理學家如盧瑟福等人都嘲笑原子能應用的可能性。而“外行人”創作的《使世界獲得自由》卻深深影響著西拉德。1934年,他終於計算出了可控鏈式反應的方程式。1939年,他請求愛因斯坦利用其顯赫的名聲,遊說羅斯福研製原子彈。這便是核武器誕生的一段幕後故事。
如果說,威爾斯預言的原子彈還缺乏許多細節的話,那麼,到了1944年,美國科幻作家卡特米爾在《生死界線》裡,已經逼真地敘述了原子彈的技術環節。這篇小說發表後,招致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審查,他們誤以為當時秘密進行多年,連副總統都矇在鼓裡的“曼哈頓工程”洩了密。
不過,儘管筆者列舉了許多能夠高效破壞物質的幻想武器。但要是讓筆者推舉中外科幻小說最有創意的武器,我選臺灣作家葉言都在《高卡檔案》中設想的MB…19。這本來是一種無害的藥劑,成年女性服用它以後,生育男嬰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
故事發生在東南亞某國。該國的高卡民族長期反叛,試圖分裂建國。以吳永浩為首的政府情報人員發現了MB…19,利用高卡民族重男輕女的傳統,將這種藥劑大量販賣到高卡居住區。二十年以後,形成了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高卡社群。雖然有那麼多男性,但在社會崩潰的局面下,準備充分的政府軍輕而易舉地便掃平了叛亂。
和那麼多高精尖的武器組合在一起,人卻成了戰爭技術中最弱的環節。比如,要不是擔心飛行員承受不了過高的負載,戰鬥機本來可以設計出更大的加速度和更小的轉彎半徑。坦克裡面的溫控裝置要佔去很大空間,否則坦克手便成了罐頭裡的熟食。凡此種種不勝列舉。於是,科幻作家們也在設想,要不要乾脆對人進行改造,培養出超級戰士。在第三章裡,我們已經見識過種種改造人體的方案。不過,那多半是以派人到惡劣條件下進行科研考查為目的。而在這裡,改造人體的目的,則是為了更有效地殺人。
科幻電影《兵人》為我們展示了透過遺傳工程培育的超級士兵:第一代“兵人”是嚴格選擇的基因優秀者,第二代便已經是基因加工處理過的“半人”了。隨著“兵人”身體里人工成份的增加,他們的人性成份則在減少。
製造人工戰士的動機,還可能出於要減少自然人的傷亡。《星戰前傳……克隆人出擊》剛剛上演過。那一排排威風凜凜,整齊劃一的克隆戰士,相信給許多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他們的對手則是機械人戰士。在指揮官們的眼裡,克隆人士兵雖然有血有肉,但與機械人之間也只有效率高低的差別,他們大批死亡不會導致倫理上的麻煩。
當然,活人不行的地方,也可以派出“動物兵”。剛剛結束的美伊戰爭中,美國的“海豚兵”讓大家耳目一新。然而在科幻小說裡,也經常有動物士兵的描寫。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恰佩克在《鯢魚之亂》裡幻想的鯢魚軍團了。鯢魚俗稱娃娃魚,是兩棲類動物。小說裡的鯢魚有智力,能夠學習、操作機械。於是,歐洲各國用它們建築海底工事,武器庫,最終給它們發武器,保護海防。最初,各國鯢魚軍團之間發生戰鬥,最後,鯢魚們團結起來向人類開戰,一片片地將大地炸成淺海,供自己生活。
當然,科幻中的超級武器還有地震波武器,它可能是惟一與核武器相提並論的終極武器。在《地心毀滅》這部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