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裡,才結束了這場陰謀。恢復自主的妻子們又重新讓她們的老公成為“妻管嚴”。
中文科幻里人機合體的代表作,還有臺灣作家張系國的《超人列傳》。在這個短篇中,未來的人類用人機合體的方式,改造一批精英學者,使他們獲得超級能力,更適於科學研究工作。主人公斐人傑就是一個被施以人機合體的科學家。小說家細緻入微地細緻入微地描寫了人機合體後的奇妙景觀。
不過,《超人列傳》描寫的,並不是人機合體的樂觀結果,而是將肉體任意改造後,固有的人性所受到的威脅。小說結尾處,絕大部分人機合體的精英們變得冷漠麻木,視生命如草芥,甚至想用人造腦代替人類延續文明。只有斐人傑在人類文明被毀滅之前,帶著一男一女兩個人類兒童,飛到外星,成為新世界的亞當和夏娃。
幾乎同時,美國科幻評論家兼小說家奈特在一九六八年所寫的短篇故事《面具》中,也指出了這個危險。《面具》描述一個在月球上意外受傷的人如何被徹底地改造的過程。但全篇的重點卻在故事末尾:主人翁冷血地殺死一頭可愛的小狗,顯示他已完全喪失了惻隱之心。
1950年,科幻作家雷蒙德F瓊斯在小說《機械大腦》中,也用悲劇手法描寫了能夠運動的人機合體故事。在書中,人的大腦被移植到機器裡,以利用它們的記憶中的技能。
在科幻電影《黑色撞擊》中,甚至出現了整個由人機合體的改造人組成的社會。影片背景是二十七世紀,暴發了第六次世界大戰。戰爭一方是透過基因改良後的“優秀人種”艾爾法人。另一方便是普通人,加上“人機合體人”組成的種群,合稱為瑞貝爾人。影片中出現的幾個瑞貝爾軍人都是人機合體人。他們出生時都是畸形,受到艾爾法優秀人種的歧視。瑞貝爾人集團將他們改造成人機合體的人,並接納進來。戰鬥的關鍵時刻,瑞貝爾軍人可以直接把軀體與外界的資訊網路聯絡在一起,取得優勢。
人機合體在銀幕上最有名的代表作,莫過於《機器戰警》系列。警官墨菲在執行任務時遇害,身體殘缺不全,心臟已經死亡,但大腦機能尚在。負責底特律市防務的奧麗公司遂用他的殘軀來進行人機合體實驗,製造出“機器戰警”。由於全身披以鋼甲,四肢都是機器,機器戰警無堅不催。但他最大的“缺點”是仍然具有人性,不僅慢慢恢復了對“前生”的記憶,而且恢復了價值判斷能力,不再成為純粹執行命令的機器。後來,奧麗公司更製造出機器人警察ED209。但這種非人機器和半人的“機器戰警”之間的鬥爭,仍以人性獲勝告終。
這個系列影片的亮點,便在於人性和機器性在機器戰警身上相繼表現,既衝突又統一。有的時候,機器戰警表現了十足的機械性。比如程式失去控制時不停地遊走。或者僅僅因為有人吸菸便鳴槍示警。而當他記憶起舊日的家庭生活,徘徊在舊家的門外時,我們又可以看到深埋在機械軀殼中的人性。
在《機器戰警》中,我們看到了對人體機能,而不是對智力的重視。儘管在如今的機械設計領域引入了許多仿生學原理,但人體本身仍然擁有機器無法比擬的靈活性,尤其是手的運用能力,更超越一切生物和機械手。在戰鬥中操槍瞄準射擊等技能,更為機械所不及。在這類題材中,人體(而不是人腦)便是大自然製造的超級機械。人機合體的目的,是把這種能力進行放大。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讀者會把“人機合體”與“機甲”混為一談。許多日本科幻漫畫,如《超時空要塞》等等,都出現有“機甲”。《駭客帝國三》中,錫安的人類戰士也是操作機甲與入侵的機械水母一場大戰。機甲是一種人形戰鬥機械,可以作出類似人體的動作,如跨越、格鬥等等。但需要有人類駕駛員坐在中間操縱。並且,駕駛員可以自由離開。機甲只是一種複雜機械。而人機合體則是人與機械被鉚接在一起,彼此相融。離開機械部分,那個人就會死去。離開人,那部分機械體也不能獨自執行任務。
當然,頂盔戴甲般地全面改造人體還是遙遠的未來。但今天的科學已經能夠用電子技術替換人體器官和器官附屬物:心臟起搏器加強了病弱的心臟,耳蝸移植術幫助了聽力受損者,仿生手、腿被連線在真實肌肉上,幫助人們行動。從個別肢體的被更換,到全部軀體被更換,中間會有多大的距離呢?
第三節:科學架設的“昇仙之路”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擁有更強大的身軀,更復雜的機能。相反,一些人倒願意甩掉“臭皮囊”,追求靈魂出竅,羽化生仙的自由快感。靈魂飛昇的想法古已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