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類似章魚,頭上有三隻眼睛。但他們不適應地球的環境,被細菌感染而死去。在這部科幻小說裡,第一次出現了遠遠高於地球文明的外星人科技力量。人類軍隊在火星人的武器面前不堪一擊,甚至完全沒有打勝過一仗。
在這部小說裡,火星人幾乎沒有真正出現過,出現的只是火星人造成的殘垣斷壁。而在《月球上的第一批人》裡,威爾斯直接描寫了一個外星人社會。作者筆下的月球人社會是一個類似於蟻類的文明。地球上的蟻類因分工不同而形體各異。月球人也是一樣:月球王有巨大的腦袋,月球工人有發達的肢體,通訊月球人則奔跑如飛……
那個年代裡,“火星人”是科幻作家筆下的至愛。美國科幻作家巴勒斯在一系列火星人故事中,塑造了各種各樣的火星人。其中的綠人族身高達三公尺,有四條胳膊和滿嘴獠牙,眼晴則長在一對觸鬚之上。此外還有文明的“紅人族”、強盜般的“黑人族”、以狩獵為生的“黃人族”,無頭族、吃人族等等。他們在火星上為爭奪地盤彼此戰鬥不休。
一九三四年,科幻作家溫鮑姆又在《火星漫遊》中,塑造了駝鳥般的火星土著。他們象印弟安人那樣誠實得可愛,卻受了地球人的欺騙。有趣的是,這種外星人以矽為生命基礎。他們撥出二氧化矽,也就是沙子。
不過,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火星在科幻作家們的眼裡未免太近了,沒什麼懸念了。科幻作家把外星人的來源,設定在更遠的宇空裡。一九三八年,坎貝爾在短篇《誰赴那方?》中,描寫了二千萬年前抵達地球而僵凍了的外星生物。它們冬眠在南極冰下,甦醒後混入南極科學基地。只要吃下什麼生物,就會慢慢變成那個生物的樣子。結果基地裡的人彼此懷疑對方是外星人,互不信任,爭鬥到死。這部小說兩次被搬上銀幕。今天我們能夠在音像製品店裡買到的是八十年代的新版。比起單純作為“外族”存在的外星人,這種能夠潛入人身的外星人,無疑詭異恐怖了許多。
一九五一年,海因萊因發展了這個題材,寫下了長篇《傀儡主人》。這部書裡的外星人彷彿小小的變形蟲,寄生在人類的脊椎裡,並滲透到他們的中央神經系統中去,操縱寄主的思想行為。
海因來因塑造的另一個外星人經典形象,就是《星船戰隊》中的蟲人。無論在小說中,還是在同名電影裡,蟲人都毫無人性可言。它們與人類之間只有戰爭,無法溝通,無法談判。海因來因正是想借此塑造出一種冰冷的族群關係。後來的美國科幻片《天煞》也描寫了這麼一群毫無道理可言的外星人。
一九五五年上演的的科幻片《軀體掠奪者》中,一些像巨型豆萊般的外太空植物降落到地球上。這些植物不單可以控制附近的人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在體內複製出與原形一模一樣的複製品。英國科幻作家奧爾迪斯創作的《唾液樹》則寫了一群能夠分泌超級唾液的外星人。他們的唾液可以把人類的家畜變成糊狀,再去吸食!
在《2001年太空漫遊》和《與拉瑪相會》中,克拉克都描寫了這種神龍不見首尾的外星人:他們從不出現,人類只能接觸到他們製造的超級科技產品,並且擠盡腦汁也不知道他們要作什麼。克拉克的理由很簡單,外星人如果真有那麼高的文明,哪是小小的人類可以理解的。
如果在一部科幻作品裡,出現了不只一種外星人,那麼肯定有善惡之別。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這個區別,那麼只寫一種外星人不就行了。所以,在科幻大片《黑衣人》、《第五元素》等作品裡,我們都能看到“善良”外星人與“邪惡”外星人之間的鬥爭。
也有一些外星人,無所謂善和惡,他們在地球上扮演著冷靜的觀察者角色。在日本科幻作家矢野徹的《紙飛船傳說》裡,和人類一模一樣的外星人潛入人類世界,在深山老林裡生活了幾百上千年,與世無爭。即使到了現代仍然過著隱居的生活。
某些科幻作品裡,規模龐大的外星人本身就是天體。這方面的代表作,要屬小說《暗黑星雲》(丹麥福瑞德霍爾著)。在這個故事裡,暗黑星雲本身就是智慧生命。當它接近地球時,反射的太陽光使氣溫超過四十度,熱浪殺死了七億人。當它越過地球包裹住太陽時,人們在白天也無法看到太陽,只能看到暗紅色的光輝。夜晚更是有驚人的奇寒。
但後來科學家們卻發現,黑雲原來是一種生命形式,而且具有高超的智慧。黑雲並不想危害地球,反而想把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人類,但雙方智力水平相差太多,最終無法溝通。人類中的智者為了和他溝通,最後發瘋死去。
在前蘇聯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