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3 頁)
就在藏傳佛教從印度傳入的同時,同樣發源於印度的婆羅門教,印度教甚至帶有濃厚神秘色彩的瑜迦功法也被當作佛學理論一同被輸入進來。由於翻譯和傳輸過程存在著諸多環節,每個環節的產生和運作都可能帶有傳輸者和翻譯者的個人偏好和理想色彩,所以,佛學經典傳入後,本身便包含了印度佛教諸多流派的特色和各種內在差異。久而久之,這些流派和差異不斷演衍,逐漸形成為藏傳佛教中不同流派,也造成了不同流派的見解中裂痕不斷加深的分歧之根源。藏傳佛教中有些流派傾向於佛學玄而又玄的內在哲學理念,而另外一些流派則把深奧的佛學與瑜迦功加以結合,伴之以印度其他本地流派的精論。比如,藏傳佛教中的一個分支就把印度原始婆羅門教和更具地方色彩的其他宗教包容在一起,成為一種更加玄奧更加難懂的繁雜理論,形成一個新興門派的理論基礎。總之,佛教本身在印度的發展產生了差別,這些差別在輸入過程中,又被不斷加工不斷休整不斷完善,甚至不斷攙入純粹介紹者個人理解上的偏差和謬誤。佛教在中國內地,大的分支有大乘和小乘的差異,還有南宗和北宗的爭執。而在西藏地區,雖然藏傳佛教的主流力量始終是黃教的密宗,但其他或明或隱的差別,就不斷呈現在藏傳佛教的歷史發展之中。
幾百年前,由於以上原因,藏傳佛教的主要教派黃教發生了一次重大分裂。其實,這個分裂早已在印度存在,只是在到達西藏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延續,最後才造成了無法癒合的分裂。造成黃教中兩個最大支派勢力分裂的結果,是產生出來的兩個新的派別,一派是流傳至今且始終居於主導地位的密宗,另外一派其實並沒有找到在印度的相應名稱。這一派的理論採用了發源於正宗印傳佛教的深奧經文,又借鑑了印度其他原始宗教的重要學說。在膜拜形式上,又博採印度瑜迦的功法,這所有的一切,都與專注於簡單跪拜式膜拜儀式和注重來世的密宗有著極大的差別。這一宗教派別甫一出現,就被寺院的僧侶們按照其膜拜儀式的差異,稱之為幻宗。幻宗的出現,一開始並沒有引起太大震憾,因為從表面上看,密宗和幻宗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兩大宗派都信仰同一個佛祖,甚至祭拜的儀式都非常相像。但其實,幻宗與傳統意義上的密宗卻有著極其巨大的差異,矛盾的爆發是早晚都會發生的。比如,密宗履行虔誠祈禱的理佛方式,相信輪迴,輕視現世,注重來生。信徒對於現實生活的清苦與貧困,往往隨遇而安,不思改取。而幻宗則受原始神秘崇拜的影響,相信各種幻覺和密術,崇信神秘藥物和咒語法術,古老印度的諭伽功是幻宗的基本功法和祈禱方式。所以,幻宗注重現世,力圖改變現世的生活,更希望直接造福於信眾佛徒。由於幻宗本身具有的神秘色彩和入世的學說與藏民的貪圖安定的本性相違背,所以,在寺廟的喇嘛中間屢屢受挫,遭到多數人的抵制。故而,為了生存需要,幻宗信徒往往舉止詭秘,行事乖張,與密宗大相徑庭。
兩個派別見解各異,難免互相排斥,但又共同相處在幾個規模最大的寺院之中。久而久之,矛盾日益積累,越積越深,終於在百多年前的一個夜晚猛烈爆發了。
幻宗法術離奇,功夫高強,拼體力,比功夫,密宗遠遠無法與其比擬。所以,沒多久,密宗就被全面擊敗,排斥在寺院之外。但是,密宗並不甘心,他們聯合拉薩的葛廈世俗勢力,組織武裝,又得到了比較現代的火槍等武器的幫助。密宗組織武力反攻,很快就重新佔領了藏區各大寺院,取得各寺院的領導權。經此一役,由於頑強抵抗,幻宗主力大受挫折,派中高手幾乎喪失殆盡,從而勢力趨微,幾乎處於生死存亡的嚴重關頭。取得勝利的密宗召集各大寺廟的高階喇嘛領袖舉行了宗教會議。會議上,密宗領袖宣佈,為了擺脫黃教日益面臨的分裂危險,為了保護藏傳佛教的統一和完善,必須對幻宗極其信眾予以徹底清除。大會決定把幻宗門徒連同其家屬全部趕出各大寺院和青藏地區,終生不準返回。從此,幻宗遭到徹底的清洗,大部分信徒被驅趕出寺院和佛堂,甚至被驅趕出藏人居住的地區。一些不願離開的幻宗子弟,慘遭驅逐,最頑固的甚至遭到關押和殺害。幻宗從此流散各地,從西藏的土地上徹底消失了。流落到異地他鄉的幻宗門徒,到處被人視為邪教,受到歧視,許多人叛教而出,教中主要人物又遭到敵對派別的追殺,很快死的死,隱的隱,徹底消失了蹤跡。數百年來,幻宗的名字逐漸不為後人所知,文字典籍中也再也見不到關於幻宗的記載,這個教派從歷史上徹底被淹沒了。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十三 患難之情
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