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頁)
的象徵,不是說有錢就能有馬車的,必須是有權的才被允許擁有自家的馬車。
熙兒兄妹能坐上馬車是異常的興奮,福子祿子怎麼也沒想過,他們一個窮的鄉下小子,還能坐上馬車,果然這感覺是與牛車不同的。
福子祿子兄弟倆對看一眼,雙方都從對方的眼睛裡看出了一絲的堅定,如果能在仕途上闖出一番天地來,那一定讓自家人出行都是馬車,他們瞭解家裡所有人為啥這麼努力熱衷的賺銀子,除了改善家裡的狀況外,就是想給他們創造物資條件,以後要再仕途上闖蕩,少不得花費銀子打點些。
馬車跑起來速度很快,也就大約一個半時辰的樣子就到了縣城,先去如意館招呼了一聲,就有小廝牽了馬車過去,餵了馬兒。
找了當日幫著尋摸鋪子的管事,帶了路過去分別看了兩家,第一間鋪子位於縣城中心繁華地段,門面不寬,是屬於細長型,是個小四合院,北方三間,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三間,都是臥磚到頂且起脊的瓦房。
熙兒一家幾口人住到是夠了,只是沒有給長工、夥計住的房子,而且門面不寬敞,所以這連鋪子的院子雖便宜些,但熙兒還是沒勉強自己,也就不做選擇了。
再看下一個院子,下面的院子離城中心到是偏些,一看門臉兒,門臉寬,但是不太深,裡面能做個製作間,再有個倉庫,也就不能再多隔了。
在門面一旁,有一輛馬車寬的小門進去就是後院了,據夥計介紹,這麼大的院子,也算上是個中型的四合院,正房七間,正房和廂房是帶廊子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間,有兩個與正房相通的套間兒。東西廂房各三間,廂房和耳房之間有過道,可通向後院,東西廂房的南邊,有一道院牆,把院子隔成裡外院子。
院牆的正中間有拱形的門,門的後邊,立一個影壁。外院的東西各有比廂房小些的房子,可作廚房和夥計們住的房間。靠前頭鋪子的那邊有一間寬敞的,用作車房。
熙兒兄妹一間間走過,細細的看了一遍,原房主能看的出來是個愛護東西的,屋子不管是內還是外都愛護的相當的好,而且房子也大,裡面還有些八成新的傢俱之類的都放著,上面也沒有落灰。
院內也種了些桂花樹、桃樹等等的植物,中間是花壇,裡面的月季花都已經打了很多的花苞。
熙兒、福子祿子對這院子都很滿意,當即就決定這間了,因為是如意閣過來問的價格,房主也給的相當的痛快,連門面共計七八百兩銀子。
另外因為是想趕緊拿到手,所以如意閣暗自貼了房主二百兩。房東見狀更是連連承諾五六天之內前面的鋪子就能騰出來,後面的傢俱如若新房主想要的話,都全盤奉送。
因為熙兒帶了足夠的銀子,當天也就辦好了所有的手續,房契等過些天來接手鋪子時,再由如意閣的辦事夥計一併給熙兒。
宋掌櫃也很高興,熙兒也悄悄的詢問過他,以他的眼光,他是很滿意的,兩人的意見不謀而合,所以拍板的也快啊。
決定完,熙兒兄妹和宋掌櫃也急著趕回去,所以就由如意閣的夥計買了些外賣,四人隨便吃了些,就上路了。
回到家,祿子嘴巴快,事無鉅細的都告訴了柏三柱和王氏,柏三柱和王氏也很高興,兩人想了想,把事情先安排安排,交接鋪子時他們也過去看看。
夫妻二人晚上在炕上閒聊,對現在的日子真是極其滿意,哪裡能想到過這樣好的日子呢,所有的功勞都歸功於他家的三閨女,如果沒有這樣有福氣的閨女,估計他們現在還在老家兒那過著苦哈哈的下人日子呢。柏三柱也是切底醒悟過來了,什麼才是正常人過的日子,他現在不能光聽柏老頭和孫氏的話才叫孝順,而是更要給妻子兒女一個安全的避風港灣,才是盡到一個做夫君和爹的責任。
王氏聽著柏三柱發自內心的敘述,心裡覺著暖烘烘的,一股暖流從內心流到了四肢和大腦,那是幸福的感覺。
家裡作坊的事情就安排給了鄭氏,鄭氏也是得益於王氏家,不但銀錢賺的多了,自家的相公也辭了鐵匠鋪的活計,在村子裡置辦了幾畝良田,過些小日子,再有婆婆的藥錢也足夠了。
不但如此,連勝水以後在縣裡上書院的銀子,都是柏家包了,連兒子住的地方王氏都安排好了,跟著福子祿子住在鎮上的鋪子裡。
每每想到這些事,鄭氏的幹勁是很足的,恨不得把所有的活計都能攬過來,從而減輕王氏的擔子。
地裡的事情都統一交給了阿萊,阿萊已經被提升為長工頭子,他的婆娘姜氏也變成了熙兒家的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