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3/4 頁)
人瞧見,又涼快。可哪知有一天熙兒變卦,直接穿到院子裡來了,嚇的魏氏趕緊回屋拿衫來給熙兒披著。
熙兒推開魏氏的手道:“魏嬸子,不用擔心,現在咱家院裡不是都是女子嗎。有什麼關係,你沒覺得我這樣穿,看起來很涼快嗎?確實舒服啊,不信你試試?”
魏氏放眼望去,玫粉色的短袖褂子和及膝中褲子,領邊、袖口和褲腳口都繡著精緻的花紋,穿在熙兒身上,更襯托出熙兒如雪一樣白皙的面板,一雙靈動的美目,適中的直挺的鼻子,櫻桃似的嘴巴,都嵌在一張精緻的臉上,好一個美麗炫目的美人坯子。
這三小姐平日裡穿的老氣些,如今這亮色的衣裳一穿,就再也遮不住她絕美的容貌了,現在年紀還小,如若再長開些,不知會讓多少男子魂都如同丟了似得。
“三小姐,既然你這樣穿舒服,那魏嬸子就到前面去幫你看著,如果有男子要進來,嬸子就趕緊來告訴你,你再把衣裳披上。”說罷,魏氏作了揖,就趕緊小跑到前院看著去了。
熙兒見到王氏和四兒愣著的樣子,撇撇嘴,說道:“娘啊,四兒,這有什麼的,也沒露啥呀,不就露了胳膊和小腿嗎,這麼一驚一乍的,沒見過世面。不信你們也試試啊,真的很涼快的。”
發展到後面,家裡所有人,人手一套,當然是當睡衣穿了。
到縣城來快一年了,從柏家默默無聞,到現在小有家業,熙兒家的名聲也越來越響,像縣城小姐們的聚會,一開始是合作商戶家的小姐們給了名帖邀請柏家的兩位小姐參加,漸漸的連典史、主簿等家小姐舉行聚會時也會遞了名帖給柏家兩位小姐。
如若是商戶家的姑娘們邀請他們聚會,還感覺正常,跟這些當官兒家的小姐們聚會,熙兒和四兒都覺的有那麼些不自在,一來當官的,哪怕是個芝麻大的小官,即便再不入流,那也是比普通的百姓地位高了好些;二來這些小姐們平日裡都是嬌生慣養慣了的,很多時候語言和行為上都透露出不自覺的高高在上。
熙兒雖說在心裡上並沒有多少自卑,但是那種不自在就是從心裡不自覺的冒出來的。
不去參加也不太好,別人會說,給你臉還不要,參加之後,熙兒和四兒更加覺的十分的沒意思了,不是談穿戴就是談吃喝,再不就是談論誰家誰家有錢。
從這之後,姐妹倆一遇到此類的聚會就會找各種藉口糊弄過去。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後,熙兒對這樣的聚會就再也沒好感了,
莊園子裡該建的基本上已經快告以段落了,雜貨鋪子、賣菜的鋪子也建了各建了一個,總有不想吃食堂裡飯菜,自己想做自己想吃的東西的時候,所以莊園子裡的菜和雞鴨豬肉什麼的,也都以本錢出售,日常用品則是比市場低的價格售賣,基本生活供給都是能保證的,如果想捯飭的漂亮些,衣裳首飾那些東西就是要去城裡購買了。
不過莊園口有免費的攤位,如果哪家媳婦有好的手藝做的些特色糕點或其他方面的吃食手藝,都可以利用上工後在這裡售賣,怎知賣出了名氣,而且價格也公道,便宜,漸漸的周邊好多的農戶偶爾會來買些,回家改善伙食。
對於這些,熙兒是提倡的,靠自己的勞動掙錢到什麼時候都是值得提倡的,而且更容易提升莊園的名氣。
這些具體的規章制度都是歐陽掌櫃來操辦,熙兒是不用操心的,莊園的事情有柏三柱和歐陽掌櫃,福熙超級大市場也擴大了不少,人員配置也增多了。
因為名氣大了,客人越來越多,而且現在也不像以前要出去找不同的貨品,而是作坊主親自上門推薦自家的東西,當然在質量上還是需要嚴格把關的。
芙蓉閣的麵包變成了馮陽縣的特色,但是終歸還是有自己鋪子的原則的,就是要講究質量,不講究數量。
說到最賺錢的,那就是芙蓉閣了,一個芙蓉閣一年的利潤,頂上種幾十年的莊稼,這還得收成好,地不少。
即便這樣,熙兒還是更要把莊園模式做下去,這些可是無形的資產,每個莊園都各具自己的特色,比如說根據土壤的不同,著重一兩個品種的種植,又比如變成大的家禽養殖場,再自己加工成品的特色家禽製品等。
這些都是需要慢慢來的,不是一年兩年能發展成型的。
醃菜作坊技術方面由王氏偶爾過來把關,而且也會適時候推出新的品種,醃菜跟其他產品不一樣,不是不斷的推出新品種就行的,而是要保持住特色的味道。
石溝屯柏老頭家,依舊往日的生活,唯一不同的是,魯氏的肚子更大了,也就在年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