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2/4 頁)
錢氏、邱氏指給太子做妾;員外郎、參領薩哈廉之女奇德理氏指給三阿哥做妾;又指了兩位出身不高的漢軍旗秀女王佳氏、李佳氏給十四阿哥做妾……
雍親王府也接到了旨意:秀女年氏,指給四阿哥做格格;秀女王達之後完顏氏,指給四阿哥做妾。令,年後完婚。
耿氏眾人知道了旨意都舒了口氣,雖然年氏一樣進了府,不過位份只是個格格,縱有得力的孃家,那又如何,在雍親王府,她們的位份是一樣的,雖不免也要爭寵,但壓迫感就沒那麼重了。
九月,全國各地報災欠收的摺子紛紛上呈,康熙急得吃不下睡不著,四阿哥胤禛趁機上了兩個密摺,其中一個,寫了他對於推廣良種的方法外還有自己試驗田的一些資料,並捐出部份錢糧,用以賑災。
另一個摺子寫的東西就多了,從當前的稅收,對比分析了前明與大清的稅收進步,到目前大清稅制還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之處,對於農民與商戶收入的各項對比,及目前大清所有徵稅得來的庫銀都用在打戰、賑災、造福百姓上頭,而滿洲八旗子弟不事生產到百年後可能帶來的弊病……
這第二個摺子可謂是胤禛上輩子結束了生命後以靈魂的狀態目睹了大清江山的種種因制不合理而造成的拖累、衰敗,久思而得。他還不敢將他前世今生所思所想的種種改革寫將出來,就怕刺激了他這位重農、仁愛百姓思想極重的皇父。
稅收,關係民生、關係大清國庫,能否支起後來的戰爭及各種天災變化……是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他可記得到了康熙五十七年西北還有戰要打呢,那時負責籌措糧草的他和十三每天急得嘴起泡才堪堪保證大軍的供給。
康熙看了摺子,第一個大喜,很快就批了下去,準備第二天上朝時拿出來討論。
但看了第二個摺子,臉便沉了下來,愈往下看,臉上神色變幻便愈精彩。最後長嘆了一聲,身體往後一靠,閉目不語。
他的這個四子果然是一心辦實事、心懷大清的人,這些分析、資料,無不有理有據,就算他想反駁,也是挑不出漏來。經過了國庫借銀之事他就明白了經過他早年的撤藩、收臺灣、打噶爾丹……國庫已是不豐,只是,每年的旱澇天災,百姓艱難,他不得不這裡免稅那裡免稅,這幾年又一心撲在平衡幾位皇子結黨的事上無力整治官場,倒使得吏治越發!
胤禛的摺子他看了也心動,卻需徐徐圖之,這稅改牽一動百,那些王公大臣哪個奴才名下沒有田莊商鋪?讓他們多交稅?等於割他們的肉!
要說歷史上憐憫百姓重視農耕的皇帝,康熙也算得上第一人,在他有生之年,賑災、免稅是常有的,只可惜晚年吏治,多少賑災款和免稅都讓底下官員貪汙了去。
“李德全,去傳旨,令誠親王、雍親王、淳郡王、敦郡王、十二、十四貝子、十六、十七阿哥……簡親王、康親王……陳廷敬、朱軾、張廷玉、張玉書……等人覲見。”
“嗻。”
其他親太子、八阿哥派的大臣、親王幾乎被撇開,幾位親王到了乾清宮相互一看,雖還不知皇帝召他們是為了何事,心中卻已有數。
……
第二日早朝,幾位親王大臣紛紛上奏願捐款賑災,剩下的百官一看,別人都捐你自己怎能不捐?捐吧!
於是乎上行下效,不過幾日,各地官員紛紛捐款捐物,康熙下旨,各地府衙張貼捐贈者名單廣而告之以示褒獎,捐款數目達到一定程度,可封其祖上先輩一人為鄉紳,位同舉人,享百姓族人尊敬……這一下,連富商們也忍不住出手了,位同舉人啊,他們商人除了利看重的不就是出身嗎?有個舉人老爹說出去多有面子啊,還得個善人名號,得人尊敬,捐吧,再多錢也使得。
接下來的日子,胤禛負責直隸,並主持全域性,其餘皇子阿哥各領一省,下察災區,保證災款災糧下發到老百姓手中……
那些秀女們都被撇到了一邊,入府?等爺們忙完再說吧。尤其是十六、十七兩位剛開始辦差的阿哥,幹勁十足啊,整天跟在胤禛後面問這問那。
奉天、山東、陝甘、兩湖兩廣等地分別劃出良種試驗田,著當地布政使觀察並上報當季產出資料,不得虛報隱瞞。
歷史上自康熙五十年開始,普免天下錢糧,三年而遍。直隸、奉天、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九省地丁錢糧,察明全免的旨意被蝴蝶沒了。
康熙五十年正月,胤禛隨康熙視察通州河堤,他向康熙推舉了劉統勳,上輩子此人在改壩浚河一事成績卓著,這輩子他本著小心謹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