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在動物之間的故事。狐狸和狼、鬣狗和獅子之間進行關於社會生活方面的諷刺性爭論;狗尾草和棗椰樹也發生爭吵。以學校生活為主題的幽默故事是由書吏學校的學生或老師編撰的。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學生一天的生活:在學校裡由於種種原因捱打,無奈的父親邀請老師到家,恭維加送禮,學生於是變成了老師的好學生。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幽默故事,如《窮人吉米勒尼奴爾塔》,諷刺了官吏的趨炎附勢和貪婪,皇室的*。亞述的短篇幽默小故事,與*小故事有很多相似之處。世界著名的希臘的《伊索寓言》一定受到了兩河流域寓言的啟發。
四 消亡的蘇美爾和阿卡德語文學作品(3)
4。 讚美詩、聖歌和禱文
目前所知的最早的蘇美爾人的讚美詩是公元前3千紀中期的宗教讚美詩,但讚美詩大量出現在烏爾第三王朝之後。這些對神的讚美詩描述了神在人類世界的崇高地位,氣勢宏大,語句工整。如一篇歌頌尼普爾主神恩利勒的讚美詩:沒有巍峨的山峰恩利勒,世無城市,人無房屋;沒有馬廄,沒有牲口;無人能成為王,高階僧侶不會出現;河流停滯,鳥兒不巢;漂浮的雲不再降下雨露,原野不再擁有美景,田野裡的大麥不再開花……
除宗教讚美詩外,還有一類是國王讚美詩。這類讚美詩的物件主要是神化了的蘇美爾的國王。一般敘述了國王的家世,權力的合法性,對神的虔誠供奉,對寺廟的殷勤,對窮人、孤寡等的關心,有的還提到王的健美的體魄、征戰的業績等等。漢穆臘比之後,國王不再被神化,國王讚美詩就不見了。古巴比倫時期,出現了吟誦神的事蹟的聖歌,如《愛神伊絲塔爾(Ishtar)之歌》、《太陽神沙馬什之歌》等。聖歌篇幅都比較長,可達兩百多行。與宗教讚美詩不同的是,聖歌不全是對神的讚美之辭,還包括許多對神的人性化的描繪。如《伊絲塔爾之歌》就描寫了伊絲塔爾的任性、不守神的規矩。從這點上來說,聖歌比讚美詩更有可欣賞性。
祈禱文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獨立成文,有的附在別的文字之後。一般的建築銘文後常附有一兩句祈禱,希望建築長久存在,詛咒將來破壞此建築的人。給神寫信是祈禱的另一種形式,祈求者在信中向神述說自己的心願。加喜特時期對神的祈禱文刻在滾筒印章上,懺悔罪過和請求赦免為主要內容。許多人的姓名本身就是一句祈禱,感謝神靈賜子。祈禱文不只是千篇一律祈求與懺悔。有一種稱作“神喻犧牲”(oracular sacrifice)的禱文極富表現力。它有時描寫用作犧牲的動物曾經歷過的原野生活,有時描寫寂靜無聲的沉沉黑夜。人對贖罪的祈求往往被安插在某種儀式中。還有一種禱文被稱為“符咒祈禱”,用於一些特定祈禱儀式中。由符咒祭司吟誦,同沙馬什、馬爾杜克、埃阿(恩齊)等大神交流。祈禱以對神的讚美開始,然後訴說希望得到神的厚愛,赦免罪過,消災免禍等,最後是對神的讚美。這些祈禱的懺悔部分,感情真摯動人,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有一種文體稱為“輓歌”。輓歌的內容廣泛,哀悼的物件包括城邦和神氏,如哀悼阿卡德城和烏爾城被敵人毀滅的兩首輓歌,哀悼淪入地府的農業神杜穆茲(Dumuzi)的輓歌等等。有些輓歌一直流傳到波斯王大流士時期。
神在兩河流域的公共和個人生活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從無處不在的各種廟宇興建,到方方面面的文學作品,無一不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上至國王,下至奴隸,人人都受到神的支配。以神權統治為基礎的社會形態對兩河流域的國家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率海之賓,莫非神土”,不但拉旮什的統治者所統治的數平方公里土地完全屬於城邦主神寧吉爾舒(Ningirsu),就是統治從尼羅河到黑海的廣大領土的亞述國王,也始終是國家主神阿淑爾神謙卑的僕人。
五 消亡的自然神崇拜宗教信仰(1)
1。 諸神
兩河流域的宗教信仰起源於蘇美爾人。蘇美爾人的宗教是多神教,他們仿照人類社會建立了一套神的社會體系。像人世一樣,蘇美爾的神也有等級之分。神與人有一樣的外貌、品質、缺點。雖然極具智慧,但也會一時糊塗;雖然常能保持正直,但也會作惡多端。他們像人一樣,七情六慾皆備:愛、恨、妒、喝酒、爭吵、戰鬥,受到懲罰和傷害,甚至死去(到地府)。兩河流域實行偶像崇拜,各神都有寶石裝飾的金塑或石雕真身。偶像崇拜後經佛教傳入我國。神的等級之首是三大神:安努、恩利勒和恩齊。作為眾神之父的大神安奴是上天的化身,神廟在烏魯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