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的尼姆如德,在阿淑爾城以北的底格里斯河的東岸。阿淑爾那西爾帕把各地的俘虜移到卡拉赫,迫使他們為他營建新都。新建的卡拉赫的城牆周長八公里,城牆上建有城塔。在城的一角有一個半人工半自然的小山,上建有宮殿和神廟。名為“豐裕之流”的水渠作為卡拉赫護城河,還灌溉了周圍的果園。許多戰俘作為奴隸被獻給卡拉赫的尼奴爾塔神廟。尼姆如德的阿淑爾那西爾帕第二的宮殿是兩河流域考古第一個發掘出來的遺蹟,也是亞述所有王宮建築中儲存得最完好的一個。這一遺址在19世紀中期和20世紀初期兩次被髮掘,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王宮分為行政區域、祀典區和王室生活區三個部分,佔地24 000平方米。整個宮殿是用巨大的石料建成,牆上飾以描繪國王作戰生活的多幅浮雕。此外,這裡還出土了大量青銅或鐵製的工具、容器、包金的傢俱、刻有銘文的泥板和石碑以及石雕藝術品。公元前879年,阿淑爾那西爾帕舉行了一個長達十天之久的盛大宴會來招待卡拉赫的全體居民和外國使節,來慶祝卡勒胡城的建成。在卡拉赫出土的石碑記載來賓有69 574人。卡拉赫於公元前612年在米底人和新巴比倫人進攻亞述時毀於大火。阿淑爾那西爾帕第二的兒子沙勒馬那沙爾第三統治了35年(前858—前824),有31年專門從事戰爭。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規模上,他都超過了他的父親。隨後,亞述一度衰落。
十 從阿淑爾城邦到亞述帝國(4)
提格拉特帕拉薩第三(前744—前727)是一個精明強幹的君主。他在帝國內部嘗試著實行了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力圖重新加強中央集權,使亞述再次強大。他的不十分成功的改革為亞述在薩爾貢王朝時期發展成一個行省體制的古代帝國奠定了基礎。提格拉特帕拉薩第三和薩爾貢第二都攻入巴比倫城為王,使巴比倫附屬於亞述。公元前708年(14年)前後,薩爾貢把敘利亞最後的兩個赫梯國家庫穆赫和薩馬勒置為亞述行省,至此,全部敘利亞和南安那託利亞都被併入亞述帝國的版圖。到了薩爾貢統治晚期,亞述的國土之廣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候。薩爾貢駐在帝國的軍事首都卡拉赫時修復並改建了阿淑爾那西爾帕第二的宮殿。薩爾貢5年,為了加強對帝國北部的防禦,他在尼尼微以北15公里處營建了自己的新都“薩爾貢堡”。這座城市為四方結構,每邊長公里,共有七座帶塔樓的門。在城裡的北部有一個內城,內城裡包括王宮、神廟以及官吏住宅。200多個房間和30多個庭院的宮殿座落在50尺高的平臺之上,高於城牆。一座石橋把宮殿和那布神廟連線到一起,標誌著亞述國王的宗教職能。每個宮門兩側都立有一對鳥翅、人面、公牛或獅身保護神巨石像,兩邊的牆上裝飾有綠色琉璃磚。在國王議事房間的四面牆壁飾有描繪亞述王作戰和生活的精美浮雕,其藝術水平在古代世界堪稱一流。這座新城的修建達十年之久,到薩爾貢16年才正式完工。然而,薩爾貢第二之後的各王仍然住在尼尼微,薩爾貢堡沒有成為帝國的新首都。薩爾貢17年(公元前705年),小亞細亞半島局勢突變,強悍的西米連遊牧人勢如破竹地擊破烏臘爾圖和弗裡吉亞兩大國,直抵亞述西北邊境。薩爾貢星夜馳援小亞細亞各省,在鏖戰中陣亡。受到了亞述打擊的西米連人不敢繼續進入亞述境內。
薩爾貢第二和他的繼承者造就了亞述帝國的鼎盛,史稱“薩爾貢王朝”。兒子辛那赫瑞布(前704—前681)、孫子阿薩爾哈東(前680—前669)、重孫阿淑爾巴尼帕(前668—前627)和兩位末王(前626—前612)的近百年統治把帝國疆界擴大到極限,使亞述文明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但他們同時對亞述的滅亡負有重大責任。薩爾貢王朝辛那赫瑞布不是薩爾貢第二的長子。薩爾貢委他以重任,鎮守亞述的西北部行省。公元前703年,辛那赫瑞布登上王位時,迦勒底部落的美羅達巴拉丹在埃蘭的幫助下動員巴比倫尼亞的阿拉美亞各部反叛亞述,自任為巴比倫之王。第二年,辛那赫瑞布在巴比倫城東面的古城基什和東南的庫塔城擊敗埃蘭和迦勒底的聯軍,進入了巴比倫城,米羅達巴拉旦逃往海上。辛那赫瑞布把208 000俘虜遷往亞述,任命一個在尼尼微長大的巴比倫人為巴比倫的王。三年後,米羅達巴拉丹又在巴比倫發動新的一輪叛亂,辛那赫瑞布再次出兵巴比倫,米羅達巴拉丹“像鳥一樣逃往大海中的沼澤地”。辛那赫瑞布另立長子阿淑爾那丁順為巴比倫之王。亞述王位更替之機,帝國西部地區的也發生了反叛。在埃及的煽動下,猶太王希西家聯合腓尼基的西頓、腓利斯汀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