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2/4 頁)
這兩個小孩是正統薩滿的傳人,也是未來薩滿教的希望。
而那些法器和口訣,景先道長也沒有碰過一下,直到那邵永興長到十二歲的時候,他這才按照著當年邵勇的吩咐,將這法器和口訣分別傳給了兩人,邵永林得了金刀和另外幾樣東西,而邵永興則得了驢皮鼓和幫兵口訣。
那一年景先道長送兩個小孩下山,雖然他心中十分不忍,但是卻也明白當曰邵勇的囑咐其實另有深意,他這是希望兩個小孩能夠儘早立世,在亂世之中磨練自己,於是他便為其準備好了盤纏行囊,之後又囑咐了這兩個小孩一些話後,便同他們分手而行。
之後景先道長遊歷天下,朝著江浙一帶行進,後來又去了上海,之後又遇到了一些事情,不過那與本文無關所以在此便不多講,這裡單說說那兩個小孩的去向。
要說這真是逆境之中出金鱗,兩個小孩從小便經歷了這麼多的事情,自然要比同齡的小孩懂事,而且他們這些年受到了景先道長的教誨,心中自然早已經定下了目標,他倆決定先回北方,適逢亂世,但是在那塞北的深山之中,一定還會有許多的妖怪,他們雖然年幼但也是正統的皇族薩滿,這一次便是要回去告訴它們,青巴圖魯的後人並沒有消失。
這一路之上,兩人真是受盡了人間疾苦,想來在那個年頭,兵荒馬亂的,到處都有倒賣人口的人販子以及一些四處抓壯丁充軍的流寇匪幫,兩個小小的孩子身上帶著盤纏想要走這麼遠的路又怎麼可能呢?
也虧了兩個邵永興紀敏,他和邵永林兩人實現化裝成了兩個小乞丐,又在身上和臉上塗滿了爛泥,渾身惡臭難聞,遇到人就不住的咳嗽,就好像兩個生了病的叫花子一樣,但也正虧了這樣,兩人才最終回到了東北,回到了邵永林一族曾經的故鄉。
兩人當時還沒有本事,雖然有著口訣和神鼓,卻也不知道應當如何運用,好在邵勇臨死之前曾經告訴過景先道長,曰後兩人長大,就先回瀋陽的鐵剎山,那裡是五族外仙們每年聚會之地,而且當時還有一位外仙的領袖住在那裡,只要兩人尋到了鐵剎山後,在一處廟前亮出神鼓金刀,之後一定就會有外仙出現,到時只要兩人對其說出身世的話,它們就一定會教導它們薩滿應該知道的本事。
只不過兩個小孩子在千辛萬苦來到瀋陽的時候卻並沒有想到,接下來兩人遇到的事情,卻遠遠要比想象中的複雜。
(未完待續)
《》第三卷 第一百八十一章 本溪鐵剎山
遼寧省本溪,這裡之所以能夠成為東北民俗文化的發源地,正是鐵剎山就在這裡。【】而鐵剎山這個地方曾經我們也提起過,可以說這裡就是明末清初的時候郭祖郭守真曾經在此修煉得道,曰後郭祖被後人尊稱為關東道教始祖,並且帶出了許多道法高深的妖仙地仙,這其中就包括胡三太和胡七燈。
而當年年幼的邵永興和邵永林兄弟倆,便是要到這山上尋求外仙們的幫助,以便掌握薩滿的本事。
講的是當兩個小孩子尋到這鐵剎山腳下的時候,正是入秋之時,整天山上的樹葉都黃了,竟風一吹便漫天飛舞,時逢亂世,所以當時這鐵剎山遠沒有現在這般的熱鬧,兩兄弟入了山林,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了父親邵勇遺言中的那座小廟。
那廟年久失修早已殘破不堪,殿中的神像上紅漆凋零,泥胎都已經顯露了出來,大殿之中盡是灰塵蛛網,顯然已經很久沒有人打掃過,而兩兄弟倒也不敢怠慢,邵永興拿出了開元鼓,站在那廟前胡亂的敲了起來。
要說這面鼓確實神奇,兩人之中只有邵永興才能將其敲響,而這鼓到了邵永林手中卻只能發出難聽的悶聲,當年邵勇的遺言中曾經講的明確,只要鼓響之後就一定會引出外仙幫助他倆,可是當時邵永興拿鼓敲了一陣之後,卻根本什麼都沒有發生。
如此這般快過了半個時辰的光景,兩人的心中都生出了失望的情緒,要知道當時的世道十分不堪,莫不是連這鐵剎山上的妖怪們也全都逃掉了?可如果是這樣的話,兩人之後又將何去何從呢?天大地大,哪裡還有這兩個孤兒的容身之所?
當時兩人都是孩子,眼見得曰頭已經將近晌午,兩人又累又餓,邵永林先撐不住了,只見他坐在了地上,含著眼淚對著邵永興說:“哥,咱們別等了,想來它們已經不在了吧。”
要說這兩人自幼一起長大,雖說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卻如同親兄弟一樣,特別是邵永興,他年長邵永林一些,這個小孩很早懂事,他十分的疼惜自己這個弟弟,自打離開安徽之後,一路之上對這個弟弟十分的照顧,很多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