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第3/4 頁)
讓每個人都覺得你好,你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就可以,外人怎麼看我不在乎。”
沒什麼好在乎的。
孫佳君跟王曉不一樣,她希望上中變得更好,也希望上面的班子能跟下面的多做做接觸,就好像所謂的市長熱線,有幾個能打進去的?真的打進去了是不是就能給解決問題?每次打都是佔線,不然反映了就是石沉大海,既然這樣何必對外來一個熱線呢?還不如什麼都不做的好。
王曉給孫佳君看著自己的規劃圖,她首先就是要從上中的市內環境整改開始。
王曉的動作李國年沒有伸手攔,別人也沒有太多的意見,可是釋出出去,這就需要大批次的人,人從哪裡來?
首先王曉說要從路面情況改變,可是王曉忽略了一個問題,上中市的街道路面特別窄,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腳踏車和摩托車專用道,而且除了比較發達的城市上中不具備這樣的改變條件,第一關就碰上難題了,第一天攔了多少車了,弄的所有人都在抱怨,覺得這個王副是不是有病吃飽了撐的?不然弄這個幹什麼?
誰都希望自己的家鄉變得更好,可是變也要有規則的變動,你說瞎弄怎麼行啊?
刑警支隊那邊都要瘋了,給政府這裡打電話,人手不夠,而且該是怎麼開還是怎麼開的。
第二天開會李國年提了一下昨天發生的事情,安慰了一下王曉。
“想法是好的,有想法的同志就是好同志,可惜沒有在瞭解前就下了決定,你看大家都在抱怨,今天的車堵成這個樣子。”
第一仗王曉輸的灰頭土臉的。
王曉的第二仗是抓橫穿馬路,在路邊隨意大小便還有隨意扔紙的人,路面上幾乎每隔一百米就一定會有垃圾桶,為什麼東西不能扔在垃圾桶裡一定要扔在路上。
人的習慣都是長久養成的,她順手順慣了,無論是不是有垃圾桶她就會張手就想扔。
開始實施依然很難,總有看不到的地方,抓住了要罰錢,可是扔東西的人比協管都張狂。
“你罰款?誰給你權利罰款的?你們這些人,抓抓開車的要要錢也就算了,連走路的也抓有病吧。”
然後慫的慫的就跑了,你說怎麼下手?
王曉這兩天嗓子就啞了,她相信萬事開頭難,是的會難,但是堅持下去總會看見希望的。
王曉這邊搞改革,省裡下來人結果就看著這個亂套的局面,還有人告了王曉一狀。
“王曉啊,你也是老領導了,怎麼做事兒會這麼沒有章法?你不是十幾歲的孩子不是衝動的年紀,很多事情都要考慮再三確定能做了還要想想,現在上中市被你給弄的是烏煙瘴氣。”
可是你說是你說,王曉上面有陸學國還有自己家,她能撐住,李國年暫時也沒有辦法。
李國年甚至樂見其成,管不好對自己來說這就是機會,讓王曉走人的機會,管好了功勞也有自己的一半嘛,他為什麼要攔著啊,而且他知道王曉一定會失敗的,一個城市的市民習慣不是一天兩天三天四天就能改變的,也許要用一年,也許是兩年,也許是七八年這都是有可能的,你認為在短時間出效果,那是天方夜譚。
王曉依然故我,不過之前是有罰款強制性的因素在裡面,現在變成了自控性,每個大螢幕顯示屏上都是滾動播出的環保廣告,撿起地上的東西從我做起。
單單就說孫佳君看見的哈。
佳君週六去爬山,那個環山道就特別的乾淨,因為有環衛工人早上和晚上各一次清掃,早上孫佳君去爬山,看見小孩子,吧嗒吧嗒還在走路呢,媽媽牽著小手在孫佳君前面,是個兒子,跟媽媽好像在說話,那個媽媽戴著眼鏡看起來就非常的有教養,孩子看見腳底上的東西就伸手去撿,撿起來之後交給媽媽。
“扔,髒。”
做媽媽的接過兒子撿起來的飲料瓶然後扔進一邊的垃圾桶裡,反身回來給兒子擦著手,說寶寶好棒啊,這是一種人。
還有的也是媽媽帶著孩子,孩子要去撿,當媽媽的照著孩子的手就打了下去。
“埋汰,那上面有菌,不許撿。”
孫佳君用眼睛看見的,就像是能讓孩子去撿起來東西在接過手的媽媽太少,是,當母親的會覺得孩子那麼小去撿那麼多髒啊,她的孩子又不是專門撿垃圾的,大人你就更加的不用說了,看見當做沒有看見。
愛髒就髒去唄,反正會有人收拾的,往地上吐痰。
孫佳君站在山頂吹了一會兒風就下去了,從山頂下去要坐車回家,等紅燈的時候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