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對話(第2/3 頁)
長姐有許多不對的地方,幫理不幫親。秦大姑娘就因此對同胞親妹生隙,私下也時常欺負這個妹妹。後來秦家三房分家,二房搬了出去,秦二姑娘求得承恩侯夫人許可,讓秦四姑娘繼續跟她一同讀書,卻沒提秦大姑娘。那時候正巧是秦大姑娘與蜀王幼子的婚事鬧出了亂子,名聲受損,秦四姑娘卻能依附秦家長房,前程可期,從此秦大姑娘在家裡就越發對妹妹欺負得恨了。說白了,還是嫉妒之故。”
太子妃唐氏搖了搖頭:“做長姐的欺負妹妹,還專在日常用度上剋扣?這秦大姑娘也不是什麼聰明人。也對,她若是個聰明的,當年就不會誤以為蜀王幼子對她有意,又在蜀王出事後,公然拒婚了。連蜀王府是否真有意聯姻都看不出來,可見也是個愚人。”
曾先生笑道:“那件事還真是叫人想不到。蜀王妃確實常帶著幼子到承恩侯府去,一心想與永嘉侯結交,讓蜀王幼子跟永嘉侯多親近。但要說到聯姻,蜀王府原是屬意承恩侯長孫迎娶山陽王府大郡主的。為此承恩侯長孫還被逼得下了江南。也就只有秦家二房,會覺得蜀王妃是看中了秦大姑娘。大約是因為蜀王幼子常常上門,而秦家適齡的女兒,又只有秦大姑娘一個的緣故。那時秦家長房三房皆對蜀王一家冷淡,獨二房熱心親切,蜀王妃大約是盼著能利用二房,與秦家拉近關係的。”
即使如此,尋常人也不會覺得蜀王妃會看中秦錦儀這樣一個六品官之女為幼子正妻,更別說蜀王幼子當時很有希望入繼皇家為儲了。誰會知道秦家二房就是這麼自命不凡,以為這是天上掉下的大餡餅,就急不可耐地咬上去了呢?至於後來的拒婚之舉,就更是可笑了。人家原也沒有聯姻之意,他們倒急哄哄地劃清界限了。那時蜀王府還沒到真正失勢的時候呢,蜀王幼子只是沒了入繼皇家的希望,卻依然是親王嫡子,仍有望靠著太后得個郡王爵位的。秦家二房的作派,只會叫人輕視、笑話。
若不是蜀王府沒多久就壞了事,恐怕秦家二房的日子就更要難過了。他們倒也不是不明白這一點,因此才會死賴在承恩侯府,直到蜀王府失勢,方才搬出去吧?
太子妃唐氏輕聲嘆息著:“秦家二房的運氣倒也不錯,只可惜沒把孩子教好。秦二太太至今還護著長孫女,哪怕秦大姑娘名聲不佳,也堅持要為她說一門好親,在外人看來是不智,但換個說法,也是在心疼孩子。我聽說秦二太太的孃家,素來有護短的傳統,哪怕在旁人看來略顯涼薄無情了,對他家的孩子倒是好的。秦大姑娘有這樣的長輩庇護,是她的運氣,只可惜她不知惜福。倒是那沒得親長如此偏愛庇護的秦四姑娘,將來的前程,未必就比她差了。”
曾先生沒想到太子妃會這樣說,略有些驚訝,但仔細一想,這話倒也不算錯。薛家確實有護短的傳統,因此當初秦家出事,他家二話不說就棄了親家,只將薛氏給撈出來了。等秦家一平反,他家又把薛氏與秦伯復送回了秦家。雖說曾先生曾經在承恩侯府聽說過小道訊息,說薛氏私下曾經抱怨孃家父兄,說他們為了攀附秦家,就害得自己回秦家守了一輩子寡,可曾先生心裡清楚,以秦家平反後的聲勢,若是薛氏不帶著兒子回秦家,又有誰敢娶她?薛家更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馬家不就是這樣敗落的麼?因此,薛家所為,未必就不是真心為薛氏著想。
薛家的習慣傳到秦家二房,對二房的孩子有好處,也有壞處。秦錦儀就是因為這樣的偏愛,長成了如今這副任性模樣。偏偏薛氏還不肯放棄她,非要她嫁進高門大戶不可,哪怕拖得她成了老姑娘,也不肯改主意。真不知道這該說是秦錦儀的運氣,還是她的劫數了。
曾先生暗歎一聲,微笑著對太子妃說:“秦四姑娘雖然得不到其祖母父親的寵愛,如今有娘娘憐惜,將來自然會有好前程的。”
太子妃微笑:“這孩子是個實誠人。明明她知道我是因為她怕傳了病氣給頤兒,及時退選,才對她青睞有加,但她還是實話告訴了我,是秦三姑娘教她這麼做的,她原本並沒有想到這一茬。我雖然喜歡懂得上進的孩子,但更喜歡心正、誠實的姑娘。這樣的好姑娘,原也配得上有一份好姻緣,好前程。”
她吩咐身邊的宮人:“新年各府誥命閨秀入宮朝賀的時候,記得把秦四姑娘的名兒也記上。往後但凡有郡主身邊四名伴讀閨秀能參加的宴席、茶會,就把秦四姑娘也請來。郡主喜歡親近這位表姐,只當是給郡主添一個玩伴了。”宮人柔聲應下。
曾先生心中大喜,忙道:“娘娘仁厚,我替秦四姑娘謝過娘娘了,改日讓秦四姑娘進宮向娘娘謝恩。”
太子妃擺擺手:“不急,年前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