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原委(第2/2 頁)
又丟了官,為了日後能東山再起,他們需要韜光養晦幾年。在此其間,他們不能再出任何差錯了,薛家那種只會拖累卻沒辦法提供助力的親戚,還是趁早疏遠些的好。
薛氏聞言勃然大怒。
儘管薛氏也有看不起自己孃家的時候,但她不容許兒子說這樣的話,更不容許他真的選擇跟薛家劃清界限。在她看來,如果不是孃家護著她,在秦老侯爺與秦皇后出事的時候,冒著風險將她撈出去,她未必能保住性命,保住孩子,也不可能在秦家獲罪後,仍舊能在薛家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不象葉氏太夫人與兩位姨娘那樣,在老家清貧度日。而在秦家平反後,也是孃家極力將她迅速送回京城侯府,助她在秦松回京前穩固了地位,她才能安然無恙地帶著兒子,重新成為了秦家人。可以說,沒有薛家,就沒有她和兒子今天的榮華富貴,兒子說不定連命都沒有了。兒子如果忘了薛家的恩情,只記得他們的拖累,那就是忘本了!
母子倆根本沒法溝通,就這樣大吵了一架。薛氏覺得兒子忘本,秦伯復卻覺得母親昏了頭,薛家再親,難道還能比他這個親生兒子重要?他在婚事上已經被薛家連累過一次,沒道理連仕途也要斷絕在薛家手中。他頭一回強硬起來,甚至說出了他的存在才是薛家富貴的根本,如果真的惹惱了他,他就真的不管薛家了,到時候薛氏還不是得靠他這個兒子?難不成薛家還能給她養老送終麼?
薛氏再次大怒,吵著鬧著要回孃家,甚至把兒媳婦小薛氏與大孫女兒秦錦儀都叫上了。秦錦儀腿傷未愈,正疼著呢,被她硬拉到前院,聽說要回薛家,就一臉的不情不願。小薛氏根本不知道他們母子在吵什麼,只是依照慣例去勸說薛氏消氣,不要跟秦伯復爭吵了,卻被薛氏當成她同樣忘了本,要背棄孃家的證明。薛氏本來就為大孫女兒不肯配合的態度而著惱,如今氣上加氣,才會罵了小薛氏一頓,硬拉著秦錦儀就要出門上車,誰知道會在院子裡摔了一跤,動彈不得。
秦伯復對於母親的情況,是又氣又急。氣的是她跟自己生那麼大的氣,都摔傷了,還逼著他去幫薛家,急的是薛氏的傷很麻煩,大夫說她一定要安心靜養,否則將來很可能會留下後患,說不定過上幾年,她就不能走路了。那到底是他親生母親,他怎會不擔心?
不過擔心歸擔心,他還沒失去理智,知道自己這時候不能鬆口,不能心軟。他們母子得罪的可是太子殿下,他雖然年近四十了,但身體健康,未來還能活好久的,如果從此做一輩子閒人,豈不是太慘了?他這一回必須要好好表現,讓自己的名聲變好一點,將來才能讓太子相信他是真的改過了,可以委以重任。
秦伯復打發人來給秦幼珍送信,與她說明原委,就是希望她能儘快回一趟孃家。探病只是原因之一,藉口而已,因為以薛氏的為人,只怕在傷時看見秦幼珍,只會更生氣,絕不會感到愉悅的。她已經是外嫁女了,又有四品誥命在身,身份原比薛氏還要高些,薛氏也不可能罰她長跪什麼的,頂多就是咒罵一頓。所以,探病只是秦伯復要見妹妹的一個藉口,他需要跟妹妹妹夫商量一下後續事宜,希望能用一個更體面的方式離開目前的官位,而不是頂著個考評中下的帽子。
比如說,他可以主動上書告假,表示要回家照顧有傷在身的母親什麼的,既能得個孝子的好名聲,將來要起復時,直接銷假就可以了。之所以叫上妹夫盧普,是因為他覺得,官面上的事,估計盧普能給他帶來更大的幫助,甚至可以藉助盧普,讓長房出面幫他打點吏部……
秦錦春從頭聽到尾,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萬萬沒想到竟然事情的真相會是這般。她的想法跟父親有些不大一樣,腦中湧出來的念頭是:如果讓外人知道,父親秦伯復跟祖母薛氏起了口角,致使薛氏摔傷,會不會被人按一個不孝忤逆的罪名?到時候還提什麼日後起復?只怕冠帶閒住一輩子都是最理想的結果了。
秦幼珍將情況從頭到尾說完,喝了口茶,才問許氏:“伯母,您說我該怎麼辦?哥哥想得太簡單了,薛家只怕不會甘心的。太太受了傷,薛家定會來人探望,萬一拿這個做把柄,威脅哥哥幫他們度過難關,哥哥答應又不是,不答應又不是,該如何是好呢?這等家務事,外人誰能說得清楚?萬一太太一時糊塗,也跟薛家一個鼻孔出氣,哥哥就真的麻煩了。他眼下雖然還想不到這些,但遲早要面對的。我做妹妹的,總要替他未雨綢繆。”。
<!--ove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