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恩情(第2/3 頁)
罪名,直接治死了,真真是趕盡殺絕。
就在牛老太爺快要絕望的時候,永嘉侯碰巧因公路過當地,得知了他的事,就好心替他說了幾句話。有了當朝重臣永嘉侯撐腰,永嘉侯千金還即將嫁入東宮為儲妃,那天津知府怎敢再為難牛老太爺?甚至還反過來責罵了兒子一頓呢,順便再把牛老太爺的仇家給敲了板子,趕出府衙,將此事給了結了。
牛老太爺十分感激永嘉侯。但他覺得自己已經得罪了知府公子,就算這回僥倖能逃出性命,將來卻很有可能再遭到報復。況且那仇人只是捱了板子,遲早會捲土重來。他總不能次次都向永嘉侯求助吧?而親友族人在他有難時的冷漠態度,也讓他心灰意冷。他便索性變賣了自己的所有產業,換成貨物和銀錢,打算往西北去了。他做香料生意,每年總要至少往西北走一趟的,對那邊的情況也熟,有信心能在那邊安頓下來。
永嘉侯見狀,便將他介紹給了自己的一箇舊部,正好要到榆林衛上任。牛老太爺帶著大筆財物與家眷上路,有軍中將官同行,也可保平安。而在牛老太爺到達西北後,更是靠著這位永嘉侯舊部的關係,很快就在當地站穩了腳跟,跟當地官府做起了生意,還置下了大片田產,建起了自家的大宅。後來即使那位永嘉侯舊部陣亡,他也在米脂縣安下了家。
牛老太爺一直牢記著永嘉侯的恩情,得知他們父子要被流放到當地,立刻就忙活起來了。當時在西北一帶,已經沒有了永嘉侯一系的舊部與親友,牛老太爺憑一己之力,承擔起了秦家父子在邊城的衣食住行,甚至不惜為此得罪官府,丟掉了官方的訂單,還虧了不少錢。他也不以為意,反正憑他那些田地的出產,已足夠養活一家了,生意差些,也沒有大礙。
秦家父子三人在邊城待了兩年,可以說,若沒有牛老太爺的幫助,只怕三個人都要把性命丟在這裡。永嘉侯年紀大了,在牢裡還受過刑,路上勞累太過,終究還是去世了。但在去世前,他過了一段頗安穩的日子,心裡也將牛老太爺視為摯友。他相信自己的女兒女婿遲早會有翻身的一天,就為小兒子秦柏向牛老太爺的獨女牛小菊提了親。
若秦家沒出事,侯門高第,自然不可能與牛家這樣的商人結親。但秦家出事,秦柏身為戴罪之身,流放邊城,牛小菊這樣的良家女子,也不可能與他結親。她一旦嫁給秦柏,便是罪婦了。然而,永嘉侯提了親,牛老太爺也答應了下來,一點勉強都沒有,反而還高興地說:“能得此佳婿,我老牛家祖上真是燒了高香了!”
還是秦柏自己提出,若一日不得平反,便一日不娶牛小菊過門,以免連累了好姑娘。若是等到牛小菊年滿十八,他還不能平反,這門婚事就此作罷。
永嘉侯答應了前一個建議,牛老太爺否定了後一個建議。牛小菊自己還說:“你想要等平反後再娶我,我答應你。到時候喜上加喜,我嫁也嫁得風光。但退婚的事就別提了。你一日不平反,我就等你一日,你一輩子不平反,我也等你一輩子。你跟我訂了婚,就是我的人了,永遠別想丟下我!”
秦柏紅著臉應了聲。這門婚事就這麼定下了。
永嘉侯含笑而逝。牛家父女幫著秦家兄弟料理了後事。牛小菊還以孝媳身份,替永嘉侯披麻戴孝。她當時雖然還未嫁入秦家,但秦家媳婦的身份卻已經定下了。
不出一年,秦家兄弟迎來了平反的旨意。這時候許家人親自遠赴西北,找到秦家兄弟,提出重續當年的婚約。秦柏牢記著父親的遺願與牛家父女的恩情,拒絕了許家,秦松卻接下了許家的婚約。由此,原是弟媳的許氏夫人就成了秦松的妻子,如今的承恩侯夫人。許家的行事且不提,秦松一朝平反,又得了******,就丟下弟弟與恩人父女,自個兒跟著許家人回京城去享福了。
當時牛老太爺正重病,處於彌留之際。秦柏是女婿不能離開,就與牛氏一道,陪著牛老太爺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等辦完了後事,又守完了孝,秦柏方與牛氏完婚。那個時候,秦松與許氏的長子都滿週歲了。
因此,牛氏心中怨恨秦松忘恩負義,又不講兄弟情誼,說起秦松這位承恩侯,那是從來都沒有好話的。
趙陌聽到這裡,也覺得秦松過分了:“他何必如此?牛家對他恩重如山,他於情於理,都不該不管不顧地離開的。更何況還丟下了親兄弟……”說到這裡,他忽然覺得有些不對,“如此說來,你們三房就是因為此事,與承恩侯生隙,因此再也沒有回過京城麼?”連秦皇后的喪禮,都沒有出席?
趙陌可以理解秦柏與牛氏心中的怨忿,可是因為岳家喪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