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用心(第1/2 頁)
平心而論,王二老爺臨終所請,實在是用心良苦。
王家風光了這三十多年,朝中門生故舊甚眾,姻親又多,哪怕是如今已經落魄了許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連根挖起的。皇帝一直沒有對王家下狠手,一方面是顧及老臣王二老爺的體面,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輿論上的影響。王家到了這一步,已經不是說退就能退的時候了,他們底下還有人,背後也有人,暗地裡依附的人同樣不少。王家說一個退字容易,可上到王大老爺,下到這些嘍囉,又有哪一個甘心放棄享受了多年的富貴權勢?皇帝要對付王家,就算王大老爺父子幾個老實領旨不反抗,他們手底下的人也要垂死掙扎一番,鬧出點風波來。
皇帝不想惹出什麼大風波。天下承平已久,朝野一片太平,他一心要讓太子順利地接手權柄,可不想額外生枝。若不是王家的行為已經威脅到太子的安危,皇帝其實還沒打算要完全摒斥王家呢。
王二老爺的請求,恰好能滿足皇帝的願望,從王家最有野心也最有權勢的三個男人手中實權奪走,讓他們返回家鄉榮養,以王家為首的這一派勢力失了領頭羊,終將會漸漸衰落下去,各自為政,或是偃旗息鼓,從此再也無法對太子造成什麼威脅。
但站在王家的角度來看,他們只是失去了三個官職,其他子侄們的官職功名卻是保住了,他們的姻親故舊門生,也不會立刻受到太大影響。王家可以保留住元氣,興許權勢不如以往,但好歹全家都能平平安安。王大老爺父子三人回到家鄉,也一樣能終生得享富貴尊榮。他們還能再培養家族中的出色晚輩,讓他們日後再重振王家門楣。王家的名望不會受損,王家的子侄還有希望,王家的女兒們可以安心在夫家度日,未出嫁的也依然有著光明的前程。
王二老爺可以說,已經為家族考慮得再周全不過了。他沒有子孫,只有一個女兒,嫁進了厚道人家,生的兒女也都生活順遂。他死後,無論王大老爺這一支下場如何,也不會對他的妻子後人有任何不良影響。可他依然還是在臨終前,向皇帝開了這個口,只求能再挽救親人一回。
皇帝明白他的苦心,雖然嫌他太過心軟,但還是答應了。只要王家人乖乖照做,他是不會趕盡殺絕的。
只可惜王大老爺似乎有些不甘心。他一直盼著能在弟弟去世前再見對方一面,說服對方在皇帝面前為自家求情,好讓自己能逃過一劫。可他萬萬沒想到,王二老爺雖然求了情,卻並沒有如他所願,反而是為了王家而犧牲了他這個兄長。他一直以來都在追求著更大的權勢,更高的地位。倘若現在就放棄官職,告老還鄉,再也沒有出山的那一日,那麼他至今為止所做的一切,豈不是成了白費心機?就運算元孫後代還有出頭的可能,又有什麼用?他終究是失去了想要擁有的權勢,也不知道是否能看到子孫後代翻身的一天了!
王大老爺心中對弟弟有怨氣,可是當著皇帝的面,他沒辦法將怨言說出口。等弟弟一死,他在忙著操持後事之餘,已經開始考慮要如何逃過告老還鄉的命運了。皇帝既然應允了王二老爺臨終所請,就會給王大老爺父子三人一個體面,讓他們自行上書告老或辭官,不會強制革去他們的官職。這原是帝王的恩典,但王大老爺卻把它當成了自己的機會。
王二老爺的喪事還沒辦幾日,他就開始以傷心過度為藉口“病”倒了。病人是無法上朝參政議政的,也沒辦法到衙門裡工作,但同樣的,他也無法奉上告老的奏摺。至於他兩個最年長的兒子,自然也要在老父的病床前盡孝,同樣向衙門告了假。父子三人已經商議定了,皇帝那邊,他們還是需要有個交代的,所以他們不可能全都留在朝中,必要的時候,需要犧牲其中一人。而王大老爺已經決定,犧牲長子,讓他辭官回鄉去了。眼下他的次子官職更高,自然是次子留任,對王家更有利。至於長子心裡會怎麼想,那就不是他所關心的事了。他的兒子,只要按照他的吩咐去做就好。
王家父子三人的真正用意,也並不是沒有人察覺。皇帝與太子恐怕都心裡有數,只覺得厭惡。還有旁人,也有認為王大老爺愚蠢又貪婪的。他這麼做明顯是在考驗皇帝的耐心。即使皇帝答應了王二老爺臨終所請,那也不是沒有前提條件的。倘若王大老爺繼續犯蠢,讓皇帝覺得難以忍受下去了,誰還能攔著一個君王發洩自己的怒火?王二老爺畢竟是臣子,更何況,他都已經死了。
秦仲海論身份乃是王二老爺的外孫女婿,給秦柏寫信來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也感到十分惱怒與不滿。王二老爺病重的時候,他常與姚氏一道去王家二房探望,清楚妻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