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頁)
丸威力極大,能在100m內擊穿騎士所穿的重型胸甲。這時火繩槍開始進入歐洲軍隊服役並開始取代弓箭。這種武器隨著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傳入中國,明朝軍隊仿製了大量西式火炮和火繩槍裝備部隊。奧斯曼帝國也開始大量裝備類似武器。但這種武器的缺點也很明顯,操作複雜,射速慢,雨天無法使用,射程近。火槍兵一旦完成射擊,需要很長時間更換彈藥,無法對付敵方騎兵快速衝擊,所以,不論在中國還是歐洲都配有其他兵種保護火槍手。裝備這種武器的軍隊戰鬥力並不強,所以,西班牙、葡萄牙還有荷蘭在向東方殖民的時候不敢對當時的大國進行挑戰,然而這種武器對付印地安人綽綽有餘,所以,美洲殖民活動非常順利。
到了17世紀,隨著歐洲在彈道學、金屬鑄造工藝和機械發明上的進步,引發了新軍事革命,燧發槍在17世紀由法國人發明。它的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機,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火藥。到17世紀中期,燧發槍已廣泛裝備法國軍隊,後來,隧發槍被世界各國仿製和採用,直到19世紀中期被後膛槍替代。燧發槍的射擊效率比火繩槍高出了50%,可靠性也加強了。17世紀中葉在槍管上加裝一把1英尺長的短刀。這種被稱為刺刀的短刀,最先在法國軍隊中出現,而後在其他國家軍隊中也相繼出現。直到17世紀90年代,卡座式刺刀替代了插人式短刀,卡座式刺刀是將刺刀的刀身插人固定在燧發槍槍頭一側的金屬套筒上,這樣,燧發槍就可以帶刺刀射擊了。這樣,裝備這種武器的步兵就可以同時擔負以往由重步兵和輕步兵分別擔負的任務。到1700年,當步兵中已普遍裝備了卡座式刺刀後,騎兵就不可能從正面再對步兵隊形實施有效的攻擊了。如果騎兵仍想從正面接近步兵,它將首先遭到來自燧發槍隊形的排槍齊射,之後,還將遇到像長矛兵隊形一樣的有力抵抗。火炮也有了改進,這個時候的火炮不再發射大石頭或者大鐵陀,而是可以爆炸的炮彈,殺傷力大了許多,也出現了輕巧的野戰炮,由馬匹拖拽到戰場跟隨步兵射擊,這些武器技術上的革新改變了作戰樣式。中世紀時期以騎兵為主的正面衝擊不再有效,大規模的騎兵戰術變成了步騎炮3個兵種的結合。歐洲軍隊透過嚴格的訓練在戰場上已經能夠對歐洲以外的任何一個帝國形成威脅,所以,17世紀之後,歐洲人開始了對亞洲大陸上的強權進行征服。
首先倒黴的是奧斯曼帝國,前面說過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打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後來又征服了摩利亞和雅典公國,在愛琴海上,攻佔了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佔有的島嶼。1459年又征服了塞爾維亞全境,1463到1465年間征服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1479年佔領了阿爾巴尼亞。土耳其人還把熱那亞人在黑海岸邊的殖民地及重要商業城市卡法奪了過去,克里米亞汗也被迫臣服於奧斯曼帝國。蘇里曼一世(1520—1560年)時期,帝國達到了鼎盛。蘇里曼是個非常有作為的蘇丹。他把全部精力放在進攻歐洲上,繼位不久就開始向歐洲全面進攻。1521年,他派兵攻佔當時屬於匈牙利的貝爾格萊德。1526年,在摩哈赤戰役中擊潰了匈牙利國王的軍隊,攻陷布達。以後數次進攻奧地利,甚至打到了維也納。但在歐洲碰到了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全力抵抗,進攻的勢頭被遏止。可以說17世紀以前,奧斯曼帝國始終是歐洲的一個威脅,1683年奧斯曼帝國再次出動10萬大軍對奧地利帝國首都維也納進行了圍攻,在裝備了新式武器和由新方法訓練的德意志和奧地利軍隊的打擊下,帝國軍隊潰敗,丟掉了匈牙利,以後,奧地利軍隊不斷的攻擊奧斯曼帝國,讓帝國丟掉了大片歐洲領土。與此同時,俄羅斯帝國統一,在進行軍事改革之後,俄羅斯帝國將中亞和東亞的遊牧部落擊潰,正式終結了草原民族幾千年來的軍事優勢。俄羅斯帝國同時還不斷的入侵奧斯曼,波斯和當時的滿清,亞洲地區的強權受到了空前的挑戰。英國人也在十八世紀開始了對印度北方的莫臥兒帝國的入侵併征服了它,由此,科學技術上的革新帶來的軍事革命對亞洲的強權構成了實質上的挑戰,當英國的工業革命爆發之後,亞洲各國再也沒有能力抵禦來自歐洲的入侵行為,逐步淪為歐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世界的天平向歐洲傾斜。
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九)
我們前面知道,隨著世界經濟中心從荷蘭轉入英國,哲學與科學的中心也到了英國,在工業革命之前的英國出現了一批哲學家與科學家。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這些人。
在哲學方面首先出場的是約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