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1/4 頁)
革命決不能像以往那樣把這種軍事官僚機器原封不動地拿過來,而是應該“集中自己的一切破壞力量來反對這個權力”(《*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691頁)。這個結論是*主義國家學說中的主要的基本的觀點。根據1848—1851年的經驗,*進一步發展了關於現代兩大階級的公開搏鬥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的階級統治,即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他論述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基礎是工農這兩個階級的聯盟,指出,“立憲共和國是農民的剝削者聯合實行的專政;社會*主義的紅色共和國,是農民的同盟者的專政。”他還更具體地闡明瞭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必然性和過渡性,指出:“我的新貢獻就是證明了下列幾點:(1)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絡;(2)階級鬥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332—333頁)這段著名論述表達了*主義國家學說的實質。*主義的政治學思想的核心就是階級鬥爭。*進一步指出:“生產社會性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的發展,必然導致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 ,以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取代生產資料私有制,詳細地論述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無產階級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因此,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要對整個社會進行改造,發展生產力,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逐步實現由社會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偉大目標。”*關於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論述不但是政治學思想同時也是他的經濟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來看一看他的經濟學思想。
首先是剩餘價值理論,根據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8226;斯密和大衛&;#8226;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亞當&;#8226;斯密說:“勞動是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尺度”,李嘉圖的價值理論的核心就是下面一句話:“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其生產所必需的相對勞動量。”根據這個理論,他認為,勞動的價值(工資)是一定社會中為維持工人生活並延續其後代通常所必需的生產資料決定的,而利潤則決定於工資。*觀察了資本主義企業生產後指出:“剩餘價值是勞動者創造的價值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但僱傭工人創造的價值被資本家無償佔有。”*認為這是不公平的,認為勞動的付出沒有得到同樣的回報,剩餘價值被沒有付出勞動的“資本”所剝削。這樣會導致社會商品越來越多,而社會購買力相對越來越小,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和產品的社會化必然會導致產生週期性的經濟危機,解決的辦法只有實行計劃經濟。*所闡述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具有以下特徵:在經濟結構方面實行純粹單一的全社會所有制(即100%公有制);商品經濟將消亡,一切勞動產品將成為社會統一分配的物件;經濟執行形式方面由一個社會中心用統一的國民經濟計劃來配置社會資源,組織整個社會的生產、分配和消費(即100%計劃經濟)。但*沒有給出如何具體實施的方法。
社會主義經濟體系首先在俄羅斯得到了實施,後成為一種潮流推廣到全世界,與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下一章討論這段歷史。。 最好的txt下載網
工業革命的擴散(十八)
前面談到*主義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系思想,這種經濟體系和思想雖然是誕生在西方市場經濟國家,但從來沒有在這些國家實施過。反倒是還沒有完全實施市場經濟並處在封建農奴制度下的俄國率先實施。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系的實施伴隨著俄國的工業化程序,下面我們來看一看社會主義在俄國的實施情況和俄國的工業化程序。
十月革命前的俄羅斯處在一箇中央集權的以沙皇為中心的封建皇權制度國家的統治之下,封建領主支配著他們的領土並統治著該領土上的農奴。但是與分裂的德國不同,沙皇有極大的權利而且擁有強大的軍隊。到了十月革命前夕,工業化的浪潮雖然影響到了俄羅斯,但是總體上來看,俄羅斯依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與此同時,英、法、德和美國分別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並處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之中。俄國的工業化浪潮交到了剛剛成立的蘇聯手中,在平定叛亂和穩定經濟形勢之後,蘇聯開啟了它的工業化程序。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的是,蘇聯根據*的社會主義學說制定了它自己的工業化道路。*認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具有以下特徵:在經濟結構方面實行純粹單一的全社會所有制(即100%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