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樣子了。這些資訊也說明,韓滉的人物畫一定無比高妙,同樣遺憾可嘆的是,他沒有人物畫跡流傳下來。
另一位畫馬名家,名喚陳閎,生卒年不詳,活躍於玄宗、肅宗時期,會稽人,也在玄宗面前充當過宮廷畫家。開元十三年,玄宗東封泰山,曾命陳閎、吳道子、韋無忝合繪《金橋圖》,描繪途中盛況。三位畫家有分工,陳閎負責的就是畫玄宗和玄宗所乘的寶馬“照夜白”,算是最重要的部分,吳道子負責橋樑山水車輿人物,算是最全面的部分,韋無忝負責畫狗和牲畜,畫成,時稱“三絕合一”。這位三絕之一中的韋無忝,也不是普通畫家,據說當時外國曾向大唐送了一頭獅子,韋無忝雖然也是第一次見,但他立刻畫了一幅獅圖,就是這幅圖,凡狗呀貓呀的,一見就哆嗦。又據說唐明皇一箭曾射中兩頭野豬——也不知道是咋射的,得意之極,立即命令韋無忝繪寫之。
鞍馬畫高手確實眾多,韋偃也是一位,與曹霸、韓幹齊名,別人頂多畫幾匹,他一畫就是一群,其《牧放人馬圖》,畫人一百四十餘,畫馬一千二百餘匹。唐張彥遠說:“居閒嘗以越箋點簇鞍馬,或騰或倚,或齕或飲,或驚或止,或走或起,或翹或跂,其小者或頭一點,或尾一抹,曲盡其妙,宛然如真。”看來杜甫平是很喜歡欣賞繪畫的,他也賦詩讚賞過韋偃。元代文人鮮于樞有句詩“韋偃畫馬如畫松”,可見韋偃繪畫筆力勁健得很。據說韋偃的山水畫也風格高妙,屬王維一派。
大詩人王維具有開創意義的水墨山水、破墨山水,我們以後將多次提到,此不細說。那就說說畫山水的大李和小李吧。李思訓,653年生,718年卒,甘肅天水地區人;唐宗室;官至右羽林大將軍;畫史上有“大李將軍”之稱,李思訓一家五人並善丹青,除李思訓外,尚有其弟李思誨,侄李林甫、子李昭道、孫李湊,除李湊善畫綺羅人物外其餘四人均以畫山水見長,尤其是李昭道,有“小李將軍”之稱。關於大小李在山水畫的成就,唐代《畫史會要》雲“用金碧輝映為一家之法”,後人畫著色山水往往以他為宗,被一致推崇為“國朝山水第一”;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有“山水之變,始於吳道子,成於二李,及山水樹石,筆格道勁,湍瀨潺灄,雲霞縹緲,時睹神仙之事,窅然巖嶺之幽”。唐玄宗曾稱讚李思訓所畫山水“晚上彷彿能聽到流水之聲”,這真是莫大的妙譽。李昭道所繪《明皇幸蜀圖》,記錄的是玄宗為避“安史之亂”逃到蜀中的路上所見山水,後來有好事者考察圖中所繪,確實與蜀地山水地貌相似。李氏父子的青綠金碧山水,多以勾勒而成山,並用青綠著色皴染,有些地方還用金粉敷之,其法沿自隋代大畫家展子虔。可惜後來人多視水墨山水為國畫正宗,李氏父子的名望也受到了影響而被輕視,儘管如此,稱二人為山水大師是毫不過分的。
事實上,如何把大山大水,以及大山大水中廣大而豐富的諸多元素,自然真實地表現在咫尺之間,唐代畫家還在探索之中,因為此種“寫真”是很難實現的。怎樣在“微縮景觀”裡展現無限深邃,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都在不停地摸索,後來的北宗山水在表現“咫尺重深”方面很有成就,而南宗山水在表現“咫尺千里”方面又很有心得。關於中晚唐的山水畫家,還有張璪、項容、王墨、朱審、王宰、劉商等。其中以張璪、項容、王墨最為著名,而張璪在唐人心目中甚至比王維更高。張璪,吳郡人,雖為山水名家,畫松卻更為著名,好像還能雙手雙管齊下,一生一枯,俱能姿態卓絕,氣勢氤氳,看來比之吳道子那些擅用線條的人,他用墨很有心得。張璪說過一句著名的語錄,現在還經常被畫家們拿出來“嚇人”,這句話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據說張璪說出這句話後,另一位畫家立刻悟出了自己繪畫的差距,決定改行——畫不好咱不畫了還不行嗎。
五代畫壇:山水無意憐花愁(1)
一
一個朝代被徹底顛覆,總要經過各方勢力的角逐和拉鋸,一陣空前混亂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盛大的唐朝在分崩離析之後,群侯並起、大旗林立、各擁山頭的五代十國出現了。“五代”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十國”指五代之外相繼出現的十個割據政權: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關於五代十國的持續年限,一般認為存在於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共53年。
畫史一般公認,唐宋繪畫之成就,乃兩座難以逾越的藝術高峰。五代十國作為唐宋之間的過度階段,繪畫藝術的發展也不可能突然斷檔。很多人都知道,西蜀韋莊、歐陽炯,南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