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德萊娜教堂區內的,較低階別的妓院常常開在喧鬧的大街上,最低階別的則是那些被稱為“打炮屋”的社群妓院。為了不斷地為妓院補充新鮮的肉體,那些男女“淫媒”們走街串巷,無孔不入,甚至走進醫院和教堂物色年輕婦女;還有些職業介紹所,也專門為妓院服務。
心驚肉跳的瑪格麗特在巴黎的燈紅酒綠之中不知所措,生怕一不小心誤入陷阱,但迫於生計,又不得不去找工作。
一天,已經身無分文的瑪格麗特敲響了一家劇院辦公室的門,接待她的是40多歲的劇院經理。望著眼前衣著簡陋又有些土氣的混血女人,經理的眼睛裡滿是不屑與輕蔑。瑪格麗特急切地訴說著自己的願望,懇求經理允許她跳一段東方舞蹈。沒等經理點頭答應,瑪格麗特就脫去大衣,甩掉皮鞋,跳起了她在爪哇島偷偷學會的印度神溼婆舞。
沒有鼓樂,沒有鈴聲,但那細碎的舞步,靈動的身形,時而粲然時而嬌羞時而哀愁的五官表情,吸引了劇場經理,他的心神似乎都被震撼了。
舞蹈中的女人楚楚動人,既有著東方人的神秘風韻,又不乏白種女人傲人的身材。隨著那變幻多姿的旋舞,衣裙一件件地飄落在地,直到*,瑪格麗特才停止了她的舞步。
劇場經理驚呆了,如此帶有神秘氣息的東方舞蹈和大膽出位的表演,他還是第一次欣賞到。他聰明的頭腦告訴他,眼前的這個女人是個寶貝,具有極大的商業價值。劇場經理為瑪格麗特鼓起了掌,並當即決定錄用她為舞蹈演員,給她預付了一個月的薪水,還為她起了個藝名——瑪塔·哈麗,意即“馬來人的太陽”,印度語的意思則是“黎明的眼睛”。從此,瑪格麗特?澤勒的名字不在被人叫起。
“諜海女王”瑪塔·哈麗(4)
*巴黎
瑪塔·哈麗是個天才的演員,她自稱是印度皇室成員的後代。在劇場經理的幫助和安排下,她身著異域舞蹈家的華麗服飾,在大小酒吧和夜總會的舞臺上表演,開始了她職業舞娘的生涯。在燈光的
映襯下,哈麗變得更加光彩奪目,*迷人。而她那優美絕倫的舞蹈,更是用一種無聲的語言征服了法國人的心。哈麗迅速走紅,她的嫵媚風情讓整個巴黎為之動容,1905年的《巴黎人報》評價:“只要她一出場,臺下的觀眾就如痴如狂。”《布克爾報》則稱讚她的舞蹈以其不可阻擋的魅力,給頹廢的歐洲文化帶來了一線生機……巴黎的一位藝術家甚至把他所擁有的二樓圓形美術館送給她,從此,那兒成了展示哈麗迷人風采的小劇院,經常是賓朋滿座,笑語喧譁。
喜歡和追求奢華生活的瑪塔·哈麗不滿足於在酒吧、夜總會、小劇場演出,她希望能在諸如“天使劇場”、“林蔭道劇院”那樣的大舞臺展示自己,她渴望躋身於上流社會,她熱切地期望能與達官貴人交往,平起平坐。
她重新編排了自己的舞蹈,使那古老的、祭祀的婆羅門神舞更加優美、*、*。她置辦了多套華麗的紗裙,在朋友的幫助下,又重新設計了舞臺背景、音樂和燈光,她為自己的舞蹈取名為“七重面紗”,她要用自己柔軟的肢體,敲開通往上流社會的大門。
一個令哈麗難忘的晚上,她終於登上了當時巴黎最高格調的天使劇場的舞臺。
帷幕緩緩地拉開,臺中間的小桌上供奉著一尊溼婆天的舞像,兩旁是燃著的兩盞高腳銅燈,舞臺上的氣氛是神秘而靜穆的。瑪塔·哈麗出來了,她向觀眾深深地低頭合掌,然後抬起頭來,亮出她那天使般的臉龐和攝人心魄的一雙眼睛。穿雲裂石般的音樂驟然響起,在淡淡的紫色煙霧中,哈麗開始了她蕩人心魄的舞蹈。
她時而輕舒玉臂,婀娜搖曳,像微風中的紫羅蘭;時而急速盤旋,豔光四射,像一條春日下的金環蛇。她用她纖細的手指、裸露的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舞出了萬般風情。特別是那雙水汪汪的眼睛半睜半閉,迷迷濛濛,充滿誘惑,當它們張大左顧右盼時,又明亮閃爍如同磷火……奔放的舞姿引起臺下一陣陣騷動。當哈麗甩掉了七層面紗,幾乎*地旋轉在舞臺上時,臺下響起了激動的尖叫聲、口哨聲和雷鳴般的掌聲。
第二天,《巴黎日報》以《黎明的眼睛》為標題,專門介紹了瑪塔·哈麗在天使劇場的演出盛況,一時間,整個法國上流社會為之轟動,達官顯貴、豪商巨賈們對這位舞蹈家趨之若鶩,爭相與她結識,天使劇場天天爆滿,盛況空前。人們還以能邀請她到私人宴會上表演為榮,而瑪塔·哈麗總是有求必應,迅速成為巴黎上流社會的座上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