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各自有氣在心頭,所以丘玉娟也輕易不好開口,姐妹三人就這麼陰沉沉地回到家中,直到回到家中,才各自勉強在臉上掛個笑模樣出來。
因為有盧國公府的人在,於氏妯娌二人只一心招待那些人,竟一時沒看出她姐妹的異樣來。
倒是王巧兒因常陪著小姑們,便看出幾分異樣來,瞅個空兒便問了出來。
因為丘若蘭在車中反駁說王巧兒苦留的話,丘如意在回來的車上,便不由生起王巧兒的氣來。
丘如意自認待王巧兒也夠可以的了。
從來新婦嫁入夫家,最怕姑婆關係處不好,被婆婆苛待詬病不孝,尤其是小姑子,除非在家裡實在沒有地位的,不然哪個新媳婦不上趕著討好,藉此取悅公婆夫婿。
到她這裡,情況竟反了過來。
因為她自小得父母兄長疼愛,知道為姑娘在家裡的尊貴體面,故不肯作踐人,不學人家小姑子先發制人,試探彈壓嫂子,而是真心尊敬王巧兒。
再則也是她惡名在外,姐妹中極少有傾心相待的,所以丘如意心中更渴望和嫂子能生出姐妹情意來。
故丘如意凡事都想著王巧兒,處處在母親跟前幫襯著,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這話說的真不借,就因為自己姿態太低,倒是讓王巧兒完全不把自己放在心上。
王巧兒明知自己不喜歡丘若蘭,也曾幾次勸她不要和丘若蘭走得過近,偏她不僅和丘若蘭越發親密起來。
丘如意知自己不懂這些才女意氣相投的友誼,也不求王巧兒因為自己的幾句話,就與丘若蘭斷絕來往,但至少也要顧忌到自己的情緒和臉面,減少和她來往總可以吧。
偏王巧兒就這麼變本加厲,不顧自己的反對,就邀了丘若蘭到京城宅子裡常住,讓她日日在自己眼前晃動設計埋汰自己。
本來丘如意心中就有氣,如今看嫂子還在這裡沒事一樣笑嘻嘻問,越發地起了火,也不理會王巧兒,轉身帶著丫頭走回房去。
王巧兒鮮見丘如意如此無視自己,不由訝然地目送丘如意離去,復又轉眼看向丘若蘭。
丘若蘭便輕笑道:“嫂子別生如意姐姐的氣,她這樣並不是針對嫂子,而是方才在車上,我們姐妹拌了幾句嘴,還沒有消氣呢,一會我再過去低頭賠個不是,想來就好了。”
王巧兒乃是冰雪聰明的女子,心中便立時明白,原來是丘如意和丘若蘭爭吵,竟是遷怒到自己這裡來了。
想到這個,王巧兒心中微微不悅起來。
也難怪小姑在順陽城內無朋友,只說是別人給她身上潑汙水,但世間無風如何會起浪,看來必是她本身有不妥之處。
倒是枉費自己一心要做個好嫂子,心疼她姻緣不順,這才巴巴求著婆母帶她進京,還將自己親友家中的青年才俊悉數介紹,卻沒想到頭來,反在她這裡得了不是,這世間果然好人難做。(未完待續。。)
第一零七章 澄清誤會
雖然這些只是王巧兒心中一剎那間的念頭,卻被丘玉娟捕捉在眼中。
丘玉娟看一眼正乖順淺笑的丘若蘭,心中暗歎:原本以為今生自己討了個巧,如今看來事情反而比前世亂得多。
不提丘氏眾姐妹的各懷心事,只說盧國公夫人自客人走後,本想靜一靜好平復胸中怒火,卻因一想到兒子聯合外人欺瞞自己,這心中的怒火不降反升,實在坐不下,便也不叫兒子上來,自己親自往兒子的書房而去。
原本一腔怒火的盧國公夫人在走到兒子書房前,向裡看去,那怒火便消了一大半去。
只見此時書房裡靜悄悄的,安世誠正靜穆地伏身在案上作畫。
長慶一臉虔誠地侍立在旁,伺候著筆墨,長祝則認認真真地在旁燃爐焚香。
此時香爐內已經嫋嫋升起香霧,卻是檀香四溢,低迴悠長。
眾人都頗有些驚訝,原來安世誠自小養成的節儉性子,等閒不做這等燒錢費心、附庸風雅的事。
倒是盧國公夫人心中猜得幾分,悄悄走近幾步,便看到兒子果然是在虔誠地畫著觀音聖像,不由心中越發沒了怒火。
原來還是前幾日時,盧國公夫人忽然福至心來,欲要在家中供奉觀音菩薩,安世誠便自告奮勇欲親自幫母親畫一幅觀音聖像以為供奉。
盧國公夫人極為欣慰兒子的一片孝心,又想讓兒子也得觀音菩薩的庇護。自然滿口應允。
安世誠也不馬虎,按著母親的要求,先是齋戒三日,今天沐浴更衣後,先燃起檀香,在心內誦唸“南無大慈大悲救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