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丁峰望著廟外的竹林,說:“可以自己做。”
朱貴問:“怎麼做?”
“把竹子打通,挖出孔眼就成。”丁峰答道。
“為什麼挖了眼就會有樂音出來?”
丁峰解釋說:“琴絃長,音調就低。用手指在琴絃正中按下,音調就要高八度。笛子靠竹管中的空氣震盪發聲。改變音孔位置,震動空氣柱長度不同,就發出不同的音調。”
雲嬋說:“黃帝的臣子伶倫,發現長短不同的竹管,發出的音調不同。”
王舉聽了,就講:“人說話也有音調高低,卻沒有樂音之美。”
雲嬋答道:“沒錯。為了尋找樂音,伶倫每日到鳳嶺上,聆聽鳳凰鳴唱。他看到鳳與凰棲落樹上,鳴唱聲音和諧曲調美妙無比。它們各鳴六聲,再連聲引頸合唱。他就按鳳凰鳴唱的兩個六聲,創造了音樂的十二音律,製出十二根長短不同竹管組成的樂器。”
丁峰點頭道:“古人的傳說不無道理,本朝布衣王子朱載育創立十二平均律,已被西洋人認定為標準音調。”
王舉問:“什麼是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音樂的一種律制。”丁峰解釋:“把一個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音程,每一個音程為一個半音,音調優美無比,變調轉調也非常方便。西洋的鋼琴,就是依據十二平均律的原理製作的。”
經過這樣探討,大家終於明白那美妙的天籟之音的來歷。
丁峰採來竹子,截成二尺來長,用燒紅的鐵釺在不同的位置鑽孔,再用小刀把孔鏜光,一支嶄新的竹笛做出來了。
丁峰問:“吹何曲子?”
雲嬋說:“《霓裳羽衣曲》。”
他把竹笛貼到唇邊,抒情的散板立即縈繞在小院裡,雲嬋隨著舒緩的樂音翩躚起舞。王、朱二人擊鼓搖鈴,一場美倫美奐的歌舞在荒山古廟中演了起來。
雲嬋的舞蹈,婀娜多姿楚楚動人,神韻四射輕柔婉轉。
旋轉起來,像風吹雪花在空中迴旋。騰躍之態,如游龍飛向天際。曳在地上的裙裾,就像飄動的輕雲一樣。
丁峰看她嬌姿百態,似一朵蓮花落水,漂浮輕搖令人心旌盪漾。兩袖輕拂高低委婉,衣裙旋擺流光過隙,映著外邊照來的月光,彷彿看見她正從天上銀河款款飄來。
他興奮不已,笛音漸趨高昂,雲嬋俯仰承合,腰肢細軟盤旋跌宕。樂聲越起越高,鼓點越來越密,那身姿也越舞越急。只見鞋尖點點,分不出人影釵光,宛若細風迴雪,恍如飛燕游龍……
跳到最後,她如飛翔的鸞鳳,收住翅膀落下舞袖。伴隨這韻味無窮的動作,樂曲也漸轉緩慢。飄逸自在的舞蹈,表達一個少女對美好世界的無限嚮往,對戀人的滿懷深情。
她舞完,王舉讚賞說:“書上記載,唐明皇夢見月宮仙境,而得《霓裳羽衣曲》。看來此言不虛!”
丁峰笑道:“實際上,是他吸收《婆羅門曲》,加上一些西域的曲調改編的。”
雲嬋似有些些遺憾:“可惜我的神功已失,且穿葛衣布裙,如能像從前那樣翻飛空中,綵帶飛舞長袖飄拂,舞蹈更加動人。”
丁峰安慰她說:“你雖不穿綾羅綢緞乘風駕雲,卻把神韻全都表達出來了。”
朱貴問:“雲嬋姐姐在天上經常跳這舞?”
雲嬋說:“這是神仙宴會,跳給他們看的宮庭舞蹈。我們在銀河邊浣紗,跳另一種舞蹈。”
朱貴忙說:“跳給我們看看!”
雲嬋點頭,隨即向院子中央走去。
丁峰問:“吹何曲子?”
她說:“《西施浣紗曲》。”
丁峰橫笛吹奏,節拍輕快,圓潤清脆。
雲嬋應聲翩然起舞,徐徐而起踏地為節。身不虛動手不徒舉,輕盈自如旁若無人。
突然間,樂音轉急,舞步隨之加快。翻轉拍擊如暴雨驟降,似無數雨點落於湖面的千荷萬葉之上,又如千顆萬粒珍珠,紛紛撒落白玉盤裡。霎時間,千姿百態,如濤翻滾節拍明快,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這時,雲嬋雙靨泛紅,顏色豔異光彩四射。體態輕盈舞姿柔婉,跳躍飛旋美目流輝,閃爍著喜悅的光芒……懷春仙女對凡間美好生活的渴望,潛伏體內的青春活力,似潮水般盡情奔流溢位!
漸漸地樂音轉低,舞蹈也徐徐變緩,趨於止息……院子裡閃耀著舞蹈的殘光餘彩,那股幽香在空中久久縈繞。
人們靜靜呆立許久,才漸漸回過神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