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前邊江面漸寬,水勢漸緩,兩岸景色秀麗。三個少年站在船頭,觀看兩岸的景色。
王舉被驚走的魂魄似乎才返回軀體,想起了文天祥的詩句,不由吟詠起來:
……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丁峰聽了,感慨道:“人生如白駒過隙,應當活得有意義才是。”
王舉就說:“我再下一年苦功,就赴省城鄉試搏取功名。既能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也可濟世安邦一展胸中抱負。”
朱貴聽了,不以為然:“何必費那牛勁?守著家裡的田產,無憂無慮過日子,豈不更痛快!”
王舉見丁峰不語,便問:“大哥在想什麼?”
丁峰嘆了口氣,說道:“我祖父狀元出身,官至泉州司馬。因守正不阿,為同僚上司所忌。最後早早告老,隱居鄉里。我父為遷安縣令,因為得罪豪強,落得四處漂泊客死異鄉。如今吏治*,外族入侵災民暴動,仕途能有何為?”
王舉問:“大哥難道要空度此生?”
丁峰說:“我幸遇恩師,傳我知識。儘自己的能力,為百姓多做好事,也就無愧一生了。”
王舉聽了,若有所失,便不再說話。
丁峰見兩岸景色秀麗,走到後艙來,叫雲嬋一起到船頭觀賞。
兩位好友見了,就退回艙內,讓他們兩人方便。
幾隻白鷺在江面上自由自在地飛翔,一群白鷺在江邊涉水覓魚。太陽從東邊的山嶺照過來,在白鷺身上泛起銀白的光芒。波光粼粼的江水與耀眼的銀鳥交映,讓人們看得眼花繚亂。
雲嬋發現幾隻仙鶴雜於白鷺群中,高興道:“看,有幾隻仙鶴!”
丁峰看著成雙結對,纏綿依偎歡躍飛舞的仙鶴,感慨道:“仙鶴是痴情的鳥兒。喪偶之後,孤獨終生而亡。”
雲嬋點頭說:“我們也會如此。”
他有些傷感:“再過幾十年,我就白髮蒼蒼了。你是不會老的。”神與人之間,橫著一條看不見的鴻溝。翠姑變成了雲嬋,給他帶來的似乎不是喜悅,而是隱隱的憂愁。
她脫口而出:“我要伴你終生。”停了一下,又說:“等到來世,我還去找你!”
丁峰淚水漣漣,緊緊地抓住她的手,長久不願放開……
(二)青原山
在吉安下船,雪月揣著雲嬋給她的小包袱,兩眼模糊望著他們遠去。
他們先遊白鷺洲,瞻仰了文天祥遺蹟,當晚就在城內安歇。
正逢當地廟會,街上熱鬧非凡。掛彩燈,燃放煙花鞭炮,把朱貴興奮得坐立不安。不等晚飯吃完,便嚷嚷要逛街去。
他們來到街上,只見人頭攢動挨肩接踵,已經擁擠不堪。
簇擁的人群,有夾道看採蓮船的,圍著看“蚌殼情”表演的,令人應接不暇。
他們在演“蚌殼情”的人堆邊停了下來,聚精會神地觀看錶演。
那演蚌精的姑娘*一個白髮漁翁,兩人一唱一和,演盡人情千姿百態。人群中爆出一陣陣的笑聲。
丁峰見那姑娘表演得如此生動,不由轉臉看著身邊的雲嬋。她的臉上泛著喜悅的光彩,雪白的臉龐在燈火映照下,顯得更加嫵媚動人。他不由想起兩人在船上的談話,悲劇的陰影驀地在腦際掠過,心裡似有一股蒼涼的感覺。
神仙與凡人,距離可以那麼貼近,驟然間又會變得非常遙遠……
第二天,四個少男少女遊青原山。
青原山是佛教禪宗青原派系的勝地,充滿宗教文化色彩,峰巒連綿二十餘里。山上古木蓊鬱奇葩芬芳,碧嶺翠峰挺拔巍然。
王舉讚歎道:“山青水秀,果然是修行的好去處!”似乎將那功名之念減退了許多。
朱貴不以為然:“武夷山比這兒高多了。”
王舉便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聽了他們的對話,丁峰立即想起師父,說道:“我師父不知怎樣了?”
雲嬋安慰他:“你師父在山中修煉多年,不會有事的。”當年,她就是看到勤勞的丁峰對老人敬重關愛,漸漸滋生了感情。那寂寞的笛聲,深深撥動她的心絃。現在他長大了,她心裡充滿喜悅和安慰。
中午,他們在山腳下一個飯鋪就餐。兩層的小樓,依山傍水,小酒樓顯得清靜雅緻。
三個少年拿著菜牌看菜譜,雲嬋下樓淨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