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宙的大變動,而生活在全球村中的現代人是更應該具有全球視野的;尤其是在當前這個頻繁變動、災難頻仍乃至危機四伏的時期,更應該以超出地球的大視野來審視我們的處境,尋求解決之道。
txt小說上傳分享
“心靈覺醒”需要“全面看見”(1)
我經常在演講時,舉奧修書上提過的例子:一個站在樹上的人對樹下的人說,再過兩分鐘就會有一部車開到我們面前,樹下的人問他怎麼知道,他說因為站在樹上視野變廣變遠了,所以他能看到彎路上正有一輛車往自己的方向駛來──如果你還沒看到未來,表示你站得還不夠高!與其聽許多趨勢專家眾說紛紜,與其被動地處在驚嚇與措手不及的態勢,還不如讓自己的視野高度提升,看到越廣大的版圖,將全域性中所發生的每件事,都視為跟自己有著“蝴蝶效應”般息息相關,所有巧合都是有著內在聯絡的,如此就能看到整個環境究竟怎麼失衡,未來將怎麼演變,而我們現在能做什麼立即的調整。
只有以“全球視野”看現在與未來,才能稍稍理解現在的變動規模究竟有多大,將來可能會怎麼演變、往哪個方向演變。我記得前陣子有一個廣告,兩位太空人在月球上邊端詳、邊討論地球的變化趨勢:“地球變暖了、雨林消失了、中國經濟崛起了……。” 地表原是廣大無邊,被人畫上了國界、車道、跑道、競技場、私家圍牆……於是我們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小,心與時間也用在競爭上,忘了其實只要離開城市,我們就擁有廣大的自然與天空可以活──當我們脫離自己所在的位置,跳出井底之蛙的視野,退得越遠,一切變得越清楚。自然就是趨勢預言家,也會是行動改革者──地球是一體的,光這點看通了,整個人的視角與生命重點就會不一樣。
一篇名為《你們有手錶、我們有時間》的網路文章中,非洲Touareg族的Moussa Ag Assarid說:“沉默是跟自己見面最好的地方……在沙漠沒有交通堵塞,因為沒有人對超前別人感興趣……在歐洲,你們有手錶,在沙漠,我們有時間。”記得有一次在趕臺北捷運,我一向對擋在捷運手扶梯左邊快速通道的人沒有耐心,總會很嚴厲地糾正他們必須左行右立,以免影響到想趕時間的人──當我及時衝進了捷運,看著玻璃門倒影中的自己與眾人,我突然看清了一件事:我再怎麼高速、怎麼有效率地繞過路障到達我想去的地方,也還是在地表水平上,像螞蟻搶在前頭般地爭先恐後,但搶第一的螞蟻與落後的螞蟻一樣都在地上。我才頓悟到,我的焦點不應該在地表水平上與人爭速度、比前後,而是應該在立足點上拉高視野,只要一拉高眼界,就算事前一動也不動,一出手還是能準確到位(如老鷹高空俯衝的視野),拿自己該拿的,但不會因為視野不廣、以為資源不夠、造成沒有安全感、加速過度囤積資源、以致浪費資源、讓有人得不到資源的不平衡現象。
每次發生國際性災難,各國的及國際性的救援中心就呼籲大家捐錢,其實很多人家裡囤積過多的物資 (例如毛毯、衣物、傢俱、家電、生活用品、醫療用品),是有能力拿出來清理乾淨後捐到災區的,而不必再花錢去買、去生產,所需的糧食與水也可以號召企業捐助。至於民眾捐的錢,則可以用在購買其他無法獲得捐助的所缺物資──我們都應該開始練習,每件事不要第一時間就想著用錢來解決,應首先利用現有的資源調配供需,把A地過剩的資源調配到匱乏的B地,不從商業的角度考慮再購買與再生產,以減少地球因過剩廢棄物所造成的汙染。 txt小說上傳分享
“心靈覺醒”需要“全面看見”(2)
電影《艾利之書》中,描述一位末日劫後餘生的人,對戰後新生代描述浩劫前的光景:“在那個時代,人們擁有的超過他們所需要的,所以完全不知道要珍惜什麼,現在人們搶奪的水,就是以前的人浪費的”。記得每次到了過年前,家家戶戶清除出來的大型舊傢俱或舊電器嗎?廣告呼籲大家買新貨過新年,於是這些舊貨到了廢棄場、焚化爐,再度造成地球的負荷,如果能修補並淨化處理,自用或是轉往貧困家庭、災民手中,不僅可以減少焚化後的汙染,還節省了買新傢俱、新電器的費用,讓原本要捐給貧民災民添購傢俱家電的錢,可以轉為更長期的教育、身心康復基金(師資、教材、心理諮詢師、醫療,都可先號召義工與捐助,其餘的才動用金錢)。
電影《阿凡達》全片最重要的一句經典對白就是:“伊娃(大地之母)不會選邊站,她只會維持平衡。”但如果我們只侷限在自己的居住地點,是看不到全球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