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頁)
汜水關組織了三次圍剿,均因為秦川的迷霧般的地形和重重防禦所阻,清貧者也因一直同豪強宗室對抗而聞名於世。
與以往溪水潺潺、花自飄零的景象不同,此時的秦川已大雪封山,小溪已經變成了冰面,滿林的海棠樹也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杈和壓迫枝頭的積雪,入林深處,草廬、炊煙、農家依稀可見。沒有鳥鳴,沒有流水清響,這裡卻沒有往日的寧靜。
聶長風和數位清貧者各堂的堂主坐在草廬內的一張大木桌旁,桌子是老舊的普通木板做成,和草廬內其他陳設一樣簡樸至極。屋內靠牆放著鋤頭、笆簍、鐮刀甚至還有漁網,一看便是典型的農家,只是這裡的農家分外乾淨,除了跋山涉水的眾人進屋時弄出的一些腳印外,其餘地方沒有一絲塵垢,一看便知主人家的恬靜淡括。
窗明雪白,屋內分外敞亮,桌上一副牛皮地圖,眾人紛紛低聲議論著。聶長風坐在總舵主位置的旁邊,位置顯眼。而總舵主的椅子尚空,那處沒有雕龍轉風,只有一把簡簡單單的榆木椅。
“現下國家在和西涼國開戰,戰事吃緊,敵方三十萬兵陳玉塔草原,天佑國西路軍僅僅十五萬,雙方對峙,兵力懸殊,嚴素卿一直按兵不動,也不知打的是什麼如意算盤!”
身為清貧者組織的三大參與決策的核心人物,清貧者第三長老,聶長風主要負責現今汜水關戰事,今日進海棠溪便是眾議此事,他首先站起身來,對著眾位堂主說道:“我方現在在西北一地活動的兄弟總數有差不多三萬餘人,皆是進山接受過嚴格訓練的好把式,其中不少人甚至有修行基礎,如今國家受外敵入侵,當可一展身手。”
自從草原被光頭侍衛震昏與聶雲失散後,聶長風四處尋找兒子未果,便強忍悲慟,與秦川的清貧者會和,在海棠溪見到了黃四娘和妻子商易涵,從此洗卻前塵,正式成為了一名清貧者。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 ;
第六十七章:草舍眾議
作為曾和西涼國交手數次,身經百戰且又深蘊汜水關情況的中年將領,聶長風對整個西北地區的風雲變幻瞭如指掌,這為清貧者組織在西北的活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近一年以來,隨著兩國交戰的曠日持久,秦川隊伍裡新增了不少出身低賤的有生力量,清貧者除了接濟窮苦人外,一直不停的訓練民間對西涼國的反抗力量,尤其是聶長風率領隊伍數次擊潰來犯之敵,對深入境內的西涼騎兵和馬賊起到了巨大的牽制作用。
天佑國邊民無不受其恩惠,故力量日趨壯大。聶長風也被黃四娘提拔為清貧者三大參事長老之一。
“聶大哥您和西路軍大元帥嚴素卿有血海深仇,為何還抵命相助?”負責接濟貧苦人的盡善堂堂主閔熙鳳是為精明幹練的女子,她看著聶長風說道。
“我怎能幫那賊人,只是在家事和國事面前,理應顧全大局,如今戰火延綿無期,最是受苦受難的是那些飽受戰火荼毒的百姓,咱們清貧者幫的不是他嚴素卿,而是幫的黎明百姓。早晚等驅逐了敵寇,我定當手刃此賊!”聶長風凝眉說道。此時的他比一年前明顯消瘦了許多,卻因風霜雪雨而更顯幹練,高大魁偉的身板如同山嶽。
清貧者分為清風十二堂:除惡堂,盡善堂,忠勇堂,政事堂,青年堂,揚道堂,龍水堂,秘行堂,諜物堂,飛雀堂,鐵械堂,後務堂。
每堂各司其職,在清貧者隊伍中各有細緻的分工。
除惡堂、忠勇堂、青年堂,三堂負責軍事;
盡善堂負責施善事;
政事堂負責政務;
揚道堂負責對外宣講傳道;
龍水堂負責水務船舶車馬流通運輸等;
秘行堂負責清楚內奸,懲惡揚善;
諜物堂負責諜報任務;
飛雀堂負責訊息傳訊;
鐵械堂負責兵器打造修繕;
後務堂負責後勤保障服務等事務。
今日來此議事的除了遠在外地的堂主沒有來以外,在西北境內的各堂堂主或副堂主均前來議事。清貧者歷來倡導節儉,他們大都出身貧苦,即便有些富家子弟,也是經受過考驗,抱著對貧苦人的巨大同情而加入的。戰事吃緊,大家都等著商量出一個統一的對策。
“前兩天在前線的青年堂斥候弟兄們傳回訊息,有一股兩三千人的西涼馬隊從靠秦川一側迂迴,晝伏夜出,往汜水關方向行進,不知意欲何為?”青年堂堂主兼青年軍統領傅東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