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3/4 頁)
狂笑起來。
任海濟的話讓參加會議的裡賓特洛甫滿頭大汗。心中一邊咒罵副元首是個瘋子的同時,一邊擦去額頭的冷汗。副元首記仇是所有納粹高層都知道的事,副元首對於義大利人的憎恨也是眾所周知。可居然將個人喜好問題牽扯到國家利益上,這種事恐怕也只有副元首敢做。
話說回來,安東納斯庫對德國人還是很將義氣的。歷史上當他返回羅馬尼亞後在德國支援下他成了羅馬尼亞的攝政王,羅馬尼亞的獨裁者。在加入德意軸心之後,他又將羅馬尼亞的經濟全部交給德國掌控。蘇德戰爭爆發後他又組織軍隊前往蘇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與義大利第8集團軍共同負責掩護德軍側翼,於是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便悲劇了……
安東納斯庫現在還只是羅馬尼亞的外加大臣,與他一起出現在柏林的保加利亞大使身份就要高上許多。保加利亞派來德國,或者說自己前來德國的是鮑里斯——保加利亞的國王鮑里斯三世。
出生於1894年的鮑里斯三世是保加利亞國王的長子。他的人生可以說是一波三折,精彩的讓人蛋疼。
一戰結束後站錯隊伍的保加利亞在協約國的要求下,鮑里斯的父親將王位被迫讓給他。鮑里斯三世坐上這個王位才1年,保加利亞發生政變。新上臺的燦科夫政府大搞“白色恐怖”,在外旅遊的鮑里斯三世返回途中遭到暗殺。之後鮑里斯三世由於參加了另一個朋友的葬禮而避開了索非亞聖禮拜教堂發生爆炸事件。到了1934年,保加利亞再次發生政變,政變當局宣稱應限制國王權利,鮑里斯三世成為傀儡。35年鮑里斯三世利用老軍官與青年軍官的矛盾,成功發動反政變。鮑里斯三世主張在他的領導下實行無黨派制度,於是形成了保加利亞式的君主專制制度。
從結局上來看,鮑里斯三世最後回到了君主專制制度對他來說是最大的勝利。雖然經過了一連串政變,奪權,再政變,再奪權。不過他最終還是成為了說一不二的至高無上的存在。所以他還算不上一張餐桌。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
二戰爆發後親德的博格丹·菲洛夫被鮑里斯三世任命為首相。由於德國對保加利亞對鄰國領土要求的許諾讓鮑里斯三世的外交政策開始倒向納粹德國。不過鮑里斯三世依然有些搖擺不定。德國軍隊還停在匈牙利,對於英國控制的希臘領土的許諾只能算是空頭支票。話誰都會說,鮑里斯三世可不想向他的父親那樣站錯隊伍。不過歷史最後證明,他還是站錯隊伍了……
所以這次鮑里斯三世親自前往德國就是想知道德國人到底對自己,對自己的鄰國甚至是對英國控制下的希臘到底會採取何種態度。
保加利亞在自己的立場上不停搖擺。不過那也是鮑里斯三世一個人在不停搖擺。南斯拉夫大使——首相德拉吉沙·斯維特科維奇與外相亞歷山大·辛卡爾馬科維奇的搖擺就代表著現在南斯拉夫國內的情況了。
南斯拉夫是在上次大戰後由塞爾維亞(包括馬其頓和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6個國家共同組成。(其中幾個名字很熟吧)1929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其中塞爾維亞和黑山是在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獨立出來的,而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則是由奧匈帝國中獨立出來的。兩次巴爾幹戰爭則讓馬其頓擺脫了土耳其的鐵蹄。
一戰中站對位置的塞爾維亞把以自己為核心,建立一個統一的南斯拉夫國家作為基本國策。於是南斯拉夫王國成立了。不過由於南斯拉夫各民族曾遭受不同大國的統治,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如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信仰東正教,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信仰天主教,而波黑的穆斯林族和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則信仰伊斯蘭教,使得各民族之間存在不少矛盾。
塞爾維亞人想要站在英國人身邊,克羅埃西亞人與斯洛維尼亞人想要親近德國人,波斯尼亞人和黑塞哥維人則在兩者中不停搖擺。自認南斯拉夫王國主要角色,即人口數量最多的塞爾維亞人(再次提醒。不是我們現在的塞爾維亞。它還包括馬其頓和黑山)大聲高呼著:讓德國法西斯去死!南斯拉夫是自由,獨立的!決不會屈服於任何暴力!作為“陪襯”的克羅埃西亞人與斯洛維尼亞人則冷冷看著自大的塞爾維亞人大聲高呼。(南斯拉夫王國長期的民族對立這點在坂口尚的長篇作品《石之花》中描寫的非常詳細。)
於是德拉吉沙·斯維特科維奇與亞歷山大·辛卡爾馬科維奇兩人只能趁夜從後院的小巷中偷偷溜出來,努力避開那些敵對的示威者來到柏林。如果他們敢在白天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