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而是直接轉到了近郊的曼西古墓所在。
半年前,曼西古墓的發現轟動了中外。
曼西文化一直被視為南紹文化的源頭,而南紹文化不僅是華夏文化的源頭之一,也是對南亞影響巨大的文化。曼西族以巫立國,位處群山腹地,長期以來物產豐富,民眾安居樂業,創造了十分燦爛的巫術文化。可惜公元十世紀左右,因為戰火頻繁,整個民族分崩離析,從歷史舞臺上徹底地消失,文化也隨之湮沒了。
曼西古墓的發現,無疑於一片荒漠中發現了綠洲,對於研究古曼西族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省裡還是中央,都對曼西古墓十分關注,希望藉此重現千年以前的曼西文化。當然,古墓本身的價值驚人,不僅有著近兩千年的歷史,而且整個墓室建構龐大,特殊的北斗七星造型,處處透著一種神秘的巫國色彩。
車子緩緩地停在考古現場大門前,方離跳下車時,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激動的心跳都加速了。眼前一片大斜坡,坡度很緩。整個考古現場用鐵絲網圍成一圈,上面掛著幾個告示牌“危險勿近”、“嚴禁入內”,隔三岔五站著面目肅穆的武警。
大家掏出准入證掛在脖子上,依次透過大門警衛的檢查。進入考古現場後,梁平請大門警衛用對話機召喚雷雲山。一會兒功夫,雷雲山不知從哪裡冒了出來,一身灰土,臉上面板黝黑。“老梁,你來了。”
“早就想來了,看了你發來的圖片,天天做夢全是。”梁平與雷雲山握手,嘖嘖稱讚,“這古墓比我想像中還大。”提到古墓,雷雲山兩眼冒光,說:“當然了,全長53米,寬30米,罕見的大墓呀。”他邊說邊跟方離等三人握手,跟甘國棟教授握手時,他說:“甘教授,感謝你抽空出來,希望能給我們啟發性的建議。”
甘國棟彬彬有禮地說:“哪裡話,能有機會來參觀古墓,是我的榮幸,應該是我感謝你的邀請才是。”他的口氣與舉止都感覺不到激動或是興奮之類的情緒,方離不免覺得奇怪。
“來來來,我帶你們四處參觀一下。”雷雲山引著大家往前走。斜坡的植被早被破壞,裸露的黃色塵土,隨著眾人的腳步,揚起半膝高的塵埃。
“根據省裡和中央的指示,要儘量保持古墓原貌,以後考慮設成一個景點。所以進度很慢,現在文物基本清理完畢,大部分都搬到博物館了,壁畫的拓片與臨摹正在進行中,至於墓室的清理,大概還得要一年時間吧。”雷雲山深深地吸口氣,“這真是一場持久戰呀。”話雖如此說,神色間卻是躇躊滿志。
“我們研究過,這個墓室特意造址在連山斜坡,當時應該動用了不少人力在挖山,然後將墓室造好後,又重新掩埋,還經過一段很少時間的封荒處理,所以墓室儲存很完好……”談話間已經到了曼西古墓的入口,為防日曬雨淋,上面拉了遮雨布。
儘管方離早就看過古墓大門的照片,但看到真實大門,依然不免心情激盪。大門很高,約有二米半,氣勢磅礴,門面下方群巒競秀,門面上方北斗七星輝映。門環是銅製的環形眼鏡蛇,雷雲山指著門環說:“你們看,由這麼一個小小門環,都可以看出當時的青銅鑄造水平在華夏文化裡是處於先進水準的,無論是工藝與冶煉都相當成熟。”方離等四人圍著大門評頭論足,嘖嘖稱奇了一番。
拉開大門,一股陰涼地氣撲面而來。大門後一個半圓形的房間,門兩側立著兩個石頭雕刻的小僮,高矮胖瘦如同十三四歲的少年人。雷雲山說:“這兩個迎賓雕刻很珍貴,本來該搬到博物館,考慮到過幾天有外國同行要來參觀,所以先放著。以後可能會仿造兩個擺在這裡……”這個房間很小,稱為第一墓室,類似於中原建築裡的門廳,雷雲山說房間裡陳設的東西也比較特別,有矮凳,有漆器,有屏風,有青銅迎賓鶴等等,東西都已經搬空了。惟有一面牆做出精美窗格的模樣,大家逗留欣賞了一陣,才繼續往裡走。
墓室與墓室之間有甬道相邊,甬道約兩米寬,牆壁上繪著曼西族的各種生活場景,有工作人員搭著畫架在臨摹圖片。梁平邊走邊讚歎:“真是太漂亮了,太棒了,有這些圖,完全可以重現當年曼西人的生活情景呀。”雷雲山連聲附合:“是呀,我們就是這麼打算的。”
墓道有輕微弧度,沿路掛著燈泡,清晰可見圖畫的精美,穿行其中恍若時光倒流,回到了千年以前的南紹地區。不過墓道並不長,走了十來步,眼前出現一扇石門,石門雕刻著一場豪華宴會。門後的房間被稱為前墓室,又稱第二墓室。
雷雲山停住腳步,問甘國棟:“甘教授,我聽老梁說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