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部分(第3/4 頁)
方雲發出一聲驚呼。那萬丈的金光中,他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正是自己消失不見的父親,四方侯方胤。
“方胤是你!”
“你好大的膽子,敢對陛下出手!”
兩位上代武侯都是怒喝出聲。
“哈哈哈……”
人皇見到方胤出現,卻是放聲大笑:
“方胤,朕的好臣子,好同窗,你終於肯現身來見朕了嗎?”
“孩子,快走!”
方胤見到方雲還在猶豫,怒目一睜,一道強大的真氣,打入方雲體內,立即將他拋了出去:“你不是人皇的對手,速速離去!我來擋住他!”
“爹——”
方雲驚呼一聲,一咬牙,知道自己現在的情況,再不走,不但幫不了父親,反而會拖累父親。臉上閃過一絲決絕的神色:“父親大人,保重!”
方雲身形一晃,身周閃現一道拱形光門,身軀一振,立即消失在虛空深處。
“哪裡走!”
上代聖武侯和元武侯,身形一縱,就要把方雲攔下來。但是金色的光芒一閃,就把兩人攔了下來。
“方胤在此,誰敢愈越!”
“不必攔了,讓他去吧!”
人皇揮了揮手,對於方雲的離去,並不在意。他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了半空中,彷彿太陽一般,散發萬丈金光的方胤身上。但是下一刻,人皇霍的就變了臉色。
只聽一陣泣血的嘶喊,從億萬空間深處遠遠的傳來:“君視臣如手足,則視君如父母;君視臣為草芥,則臣視君如仇寇——”
這句話,是方雲從億萬空間深處喊出來的。內容卻是出自儒家的一個頗有爭議的典故,這句話出自《孟子·婁下》一書。這句話乃是近古時代,第一個王朝大殷的一位大儒所說。是關於君臣之義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發出的闡述。
這句話,頗受皇室的忌憚,因為它巔覆君臣之道。
而在儒家中,這也是頗為爭議的話題。有的人說,《孟子》中,卻實有這麼一句話,是儒家的先賢所說。但也有人說,大殷朝許多典藉散失,許多經卷,都是後人所書。其中一些,是在編篡的過程中,是後人私自加上去的,並非儒家所說。
第1118章 誓言
歷代的大儒,對於這番話的考據,也從來都是採取擱置的態度。因為沒有《孟子》這本書,本身確實缺失挺嚴重的,而且缺乏足夠的證據。所以既不非議,也不信之。真正的儒家,關心的是治世天下,而不是關心這種口舌上的理論之爭。
而且儒家遇到帝王有過錯,向來是直面斥責,毫不留情,也不需視如仇寇正統的儒家,對於這個,都是無所謂的態度。反倒是民間,傳得挺烈,極其相信,它是出自《孟子》一書。
方雲此時,在離開之際,說出這句話。正是藉以表明,兩人之間,徹底決裂的意思。然而決裂之後,並不是形同陌路,而是形同仇寇。
這才是人皇變色的原因。
“劉煓,你我君臣之誼,從此斷絕!天地見證,蒼生為憑,我方雲不殺劉煓,誓不為人!”
聲音嘶啞,驚天動地,九天之上,轟隆一聲,發出一聲雷鳴,似乎應和著方雲的誓言,一縷電光閃過,方雲迅速的消失在了虛空的最深處。
“方胤,你倒是教了個好兒子!”
人皇臉色鐵青的盯著空中的方胤,方雲臨走那番話,卻是讓他生出了巨大的忌憚和殺意。
“多謝陛下誇獎了。”
方胤淡淡道:“方胤一生無所建功,唯以犬子為傲。”
人皇盯著方胤,一語不發,片刻之後,神色緩和,突然笑了起來:“哈哈,好,果然不愧一對好父子,朕的好重臣啊,不過,你真的以為,他逃得了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要殺一個人,逃到哪裡都沒用。”
人皇的臉上,露出一種深深的冷酷。自古君心、天威難測,他雖然讓方雲走了,但不代表就饒了他!
“那就看陛下的手段了。”
方胤不為所動道:“如果沒有什麼事,方胤就告退了。陛下還有日理萬機,我就不打擾了。”
說著,就流露出一股離去之意。
“不必了,朕日理萬機,你就留下來,輔佐朕吧。”
人皇擺了擺手,不容置疑。身形一落,立即出手。
“轟!”
一股浩浩蕩蕩的金光,無弗及遠,籠罩天地,人皇化為天地神王一般,破空而出,五指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