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了《長恨歌傳》,陳大亮在《長恨歌傳》中敘寫創作緣起道:“白樂天,深於思者也,有出世之才,以為往事多情而感人也深,故為《長恨詞》以歌之,使鴻傳焉。”
《長恨歌》和《長恨歌傳》相得益彰,各得其妙。《長恨歌》韻律宛轉,便於吟唱,廣受各界歡迎,不多日便傳佈朝野。
《長恨歌》,灌注了白居易無限深情的愛情奇辭,都門、宮闕、帝王、后妃的影子背後,流著多少詩人自己的淚水啊。白學士本來詩名高峻,因此一歌而聲譽再度拔起,一時間,官貴黎庶為之傾倒,連長安歌妓也以能吟白學士《長恨歌》為出臺加價的理由:我唱得白學士《長恨歌》,豈同他妓也哉? txt小說上傳分享
白居易傳 十七 簪纓俘虜
十七 簪纓俘虜
成就日隆,自然快慰,但總體而言,周至縣尉的心緒是抑鬱惆悵的。
同為周至尉的李文略也跟白居易一樣,對離開京城,淪作風塵走吏,感到失落,感到憤懣——
低眉折腰,復又斂手,身心惶惶,不得片時安適。一旦落於宦場風塵,方知為吏之窘迫和艱難。公事像日頭一樣漫長,正常心態像流風一樣飄逝。穿青袍,掩不住滿身悵惘,燃芸香,燻不就寡淡的時光。
好在兩人作伴,聊可*自寬。但兩顆心都好比止水,一天到晚沒有什麼波瀾。由於貪看月亮,兩人索性住在一起,因為喜歡山色,兩人便常常結伴閒走。往往在公事閒暇,相互小勸,勉強為歡。
白居易和李文略是因為性情相近,而非做著同樣的縣尉。
縣尉要到民間催繳賦稅,他們也由是得以深入底層,察見黑暗,推己及人,嘆喟民瘼。
白居易和李文略夜間登高避暑時,感到炎熱無比,四處火燒也似,草樹枝葉一動不動,不知清風隱藏在何處,不知有何方法可以避除暑氣,享受一點清涼。
夜漸靜,更漸深,高處有徐徐涼風吹下來了,炎熱和煩躁不聲不響地消失了,開啟衣襟,將坐凳挪到走廊邊上,頓得快意,清涼欲仙。
下山路旁,卻不忍相看,百姓揮汗種植的禾黍,葉苗捲曲,盡被烤焦了似的,我們自家有辦法討得涼風,但又有什麼計策來救一救百姓的疾苦呢?
唉,紮根在不該扎的地方,真不如不做什麼鳥官啊。
芒種時節,黃鸝催唱,白居易策馬南召岡,來到正在揮汗收割的農民中間,與他們談論農耕生計——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這年是元和二年,白居易已經三十六歲。年逾三十,*倜儻,詩文出眾,卻未婚配,在人們眼中畢竟有點不大正常。自然,這也是他鬱郁不暢的因素之一。
白居易與湘靈姑娘的浪漫情愛,礙於門第和禮俗,尤其阻於母親的一次次強烈反對,只剩枯萎一途了。仕途到此境地,便是耐心等待,而婚姻大事,再拖下去,便是不近人情了。
外出遊走時,白居易從山腳地頭挖來一株薔薇,栽在府衙門廳一側,睹花有思,慨然動情——
移根易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種春。少府無妻春寂寞,花開將爾當夫人。
此時與白居易在宣城相識的楊虞卿遷調長安,跟其從兄楊汝士等一起居住在靖功坊。周至尉清閒的日子還是相當多的,因而白居易不斷到長安停留,元和三年整個春天都宿於楊家,消磨時光,和楊家兄弟交好的同時,楊汝士家中小妹引起了白居易的注意——
春初攜手春深散,無日花間不醉狂。別後何人堪共醉,猶饞十日好風光。
楊氏弟兄俱醉臥,披衣獨其下高齋。夜深不語中庭立,月照藤花影上階。
耐心等待,吉星高照,不久,白居易終於獲得升遷,受命入朝,任官翰林院。
離開周至後,白居易對周至的山水舊友行思坐想,念念不忘。他不斷修書發往周至,問候王質夫並諸位好友——
回憶當初相識,相互欣賞的是出乎世俗,我任周至小吏,也不是名利使之。春陽下我們流連在仙遊潭邊,秋風中我們聚談在雲居閣頭。
在高樓上欣賞潺潺流水,在青藤下觀覽漠漠青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