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所以也不便做這件事情。段伯伯是我的救命恩人,所以他把這件事情交給我,他很放心。他也知道我的處世原則,知道我絕不會起外心。段伯伯告訴我,早在十五年前,一尊釋迦牟尼佛像出現在了一個古董商人手裡。這個商人叫李化財,他是花了五萬元人民幣從另一個古董商手裡買下的。在當時,五萬元可是個天文數字,所以這樁買賣的故事很快就在古董商之間流傳開來,接著便成了人們在街頭巷尾的談資。可是,這獨具慧眼的李化財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他本想著賣更大的價錢,可是,所有的買者看後都說不值,沒有人願意接手。甚至有人直接就說是贗品。李化財後悔莫及,這古董生意也有道上的規矩,那就是不退貨,買的時候看好,交易完了就是完了,沒有‘三包’規定。就算可以退貨,他也找不到賣主了。這件事情氣得他兩個月都沒有出門。最後有一個姓王的願以五千元買下李化財的釋迦牟尼佛像,李化財捨不得,就耽擱了幾天。就在這幾天裡,段伯伯以一萬元的價錢買下了這尊佛像。”
“李化財為了減少損失,終於出手了?”依蓮說道。
“嗯。”
“繼續說呀。”
“我先喝口水。”
依蓮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趕緊倒水。
第六章 釋迦牟尼佛像的故事(二)
依蓮把倒滿開水的玻璃杯端了過來:“誰都不敢買的東西,你段伯伯怎麼就敢出手買下?”
“段伯伯認定不是贗品,只要不是贗品,至少也值這個價錢。”
“看來他是成功了。”
“對。這其實是一件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古董,正因為這種特殊性,才有那麼多的人走眼,說是什麼贗品,一文不值。很多古董商人就是這樣錯過上好的東西的。”
“無價之寶,發了大財了啊。”
“是啊。可有一諺語說得挺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虧本賣出的李化財後來終於醒悟了,氣得他更是厲害。他就來找段伯伯理論,他指出了兩條路:一是請段伯伯歸還佛像,他退錢;二是要段伯伯補齊五萬元買價。段伯伯不同意,當然不能同意了,道上的規矩誰不知道。可他偏要破這個規矩。段伯伯當然不能答應他。他憤憤然地走了,臨出門時放出狠話,‘我一定會讓你後悔的。’”
“真是什麼樣的人都有。”
“什麼樣的鳥兒都有。段伯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個冤家也來了,這個冤家就是那以五千元價格沒有買到佛像的古董商王彪。他嫌段伯伯搶走了他的好貨。他要段伯伯把佛像轉手給他,出價一萬元。這時,段伯伯深知這件古董的價值了,它的價值已經在道上傳得沸沸揚揚。段伯伯就對王彪說,不管它值不值錢,都不會賣掉的,他要收藏,作為傳家寶傳下去。王彪也憤憤然地走了。臨出門時也放出了狠話,‘好,段二魁,這是你說的,別讓我知道你賣出這件貨得了暴利,否則,我會來攤點紅利的。’”
“就這樣一下子得罪了兩個人?”
“是啊。就這樣不明不白的得罪了兩個大惡人,他們都養成了財大氣粗的壞習氣,在這條道上混的人都有些魯莽衝動的性格,他們做起壞事來是不計後果的。”
“難道他們沒有罷休?”
“當然了,後來段伯伯家裡進過幾次盜賊。”
“是他們乾的?”
“嗯,肯定是他們找的人。”
“丟了很多古董嗎?”
“嗯,但損失不太重。段伯伯將計就計,放出話去,說是佛像被盜了,但是他沒有報警。沒想到這一招很靈,之後再也沒有盜賊去光顧過,而且還有不少同情的人登門拜訪。你猜是怎麼回事?”
“你說呀——”
“他們狗咬狗起來了。李化財和王彪都認為是他們僱下的人背叛了他們,偷走了佛像,卻說是沒有見到。聽說還鬧得挺厲害的,可段伯伯卻放下心來了,隔岸觀火。”
“直到現在,終於把佛像拿了出來,我很佩服他的勇氣,他在響應政府的號召。”
“其實社會上的傳言很多,沒人知道佛像究竟在哪裡,所有人都是在猜測,包括政府在內。今年五一勞動節的時候,段伯伯在龍城酒吧和李化財不期而遇。李化財喝得醉醺醺的,對著段伯伯翻了幾下眼皮,打著嗝說‘我知道那東西還在你手裡,這麼多年了,我實在是很想它,哪天去你家見見它。’段伯伯沒有理他,只是衝他笑了笑。他說完就坐跌跌撞撞的出了玻璃大門,坐進黑色的本田雅閣裡走了。雖然他說得斷斷續續,口齒不清,可還是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