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頁)
只我們都是為了各自理念而鬥,如果撇開亂世不講,我跟他應該都是治世之能臣。
可偏偏攤上了亂世,那麼我們也只能各為其‘主’。也就是說在這亂世之中,人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強弱之別。今日你能夠勝之一仗,你下次未必就有那麼好運。
而亂世之中能人輩出,強者稱王,而強者靠的也是那些‘卑微’的英雄。像他這樣能戰之士,我若不能包容他,如何成就兼濟天下大業?”
趙雲似有所觸,道:“如此說來,我猜的倒是沒錯,原來玄德公場上饒麴義性命,此刻又要紙筆,便是欲要招攬麴義,收為己用了?”
劉備知道自己突然轉變這麼大,他一時肯定難以接受,想了想,道:“我說個故事,你聽後就明白了。”
趙雲一愣,也不打斷,遠遠只聽張飛粗大的嗓音送了進來:“大哥要說故事麼,慢來慢來,可等俺老張。”
張飛說著,已經走到了帳邊。
劉備呵呵一笑:“三弟來了正好,你也坐下來聽聽吧。”
張飛嘿嘿一笑,將紙張鋪好,把墨研好,一面聽劉備說故事。
劉備醞釀了一時,便即說道:“在春秋時候,天下侯國無數。在東方有個國家叫齊國,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踏的土地。而時正是齊僖公駕崩之年,他留下了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小白。齊僖公死後,太子諸兒即位,也就是齊襄公。
當時,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一雙好友,給兩位公子當師傅,實為美談。
不久,齊襄公與其妹魯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謀私通,行苟且之事,醉殺了魯桓公。管仲和鮑叔牙都預感到齊國將會發生大亂,所以他們都替自己的主子想方設法找出路。一個送公子小白到莒國,一個送公子糾到魯國。
後來,公孫無知殺死齊襄公,自立為君。在位僅一年有餘,齊國貴族又殺死公孫無知,一時齊國無君,一片混亂。
兩個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見時機成熟,都想急忙設法回國,以便奪取國君的寶座。齊國在公孫無知死後,商議擁立新君的各派勢力中,正卿高溪勢力最大,他和公子小白自幼相好。高溪又同另一個大夫國氏勾結,暗中派人急去莒國請公子小白回國繼位。
公子小白接信後又和鮑叔牙仔細分析國內形勢,然後向莒國借了兵車,日夜兼程回國。
魯莊公知道齊國無君後,也萬分焦急,立即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後來發現公子小白已經先出發回國。管仲於是決定自請先行,親率三十乘兵車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截擊公子小白。人馬過即墨三十餘里,正遇見公子小白的大隊車馬。
管仲非常沉著,等公子小白車馬走近,就操起箭來對準射去,只聽哨啷一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應聲倒下。管仲見公子小白已射死,就率領人馬回去。
其實公子小白沒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銅製衣帶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才裝死倒下。他回去後得到擁護,立即繼承國君之位,也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急需找到有才幹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鮑叔牙誠懇地對齊桓公說:‘臣是個平庸之輩。’便是力舉管仲。
齊桓公當時很是驚訝地反問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嗎?’鮑叔牙:‘管仲有五點比我強。寬以從政,惠以愛民;治理江山,權術安穩;取信於民,深得民心;制訂禮儀,風化天下;整治軍隊,勇敢善戰。’諫請齊桓公釋掉舊怨,化仇為友。並指出當時管仲射國君,是各為其主,現在如果你赦免其罪而委以重任,他一定會象忠於公子糾一樣為齊國效忠。
齊桓公便是聽從鮑叔牙之言而重用管仲,果然,管仲不負眾望,輔佐齊桓公成就一代王霸之業。想當時齊桓公若無此等容人之心,焉能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趙雲聽來似有所悟,雖然這‘故事’本身就是歷史,他也有聽過,只是聽劉備說來卻別有一種風味。趙雲笑了笑,站了起來,拱手道:“聽玄德公一說,某豁然開朗。原來玄德有齊桓之雅量,只某實在心胸狹隘,差點幾誤大事,請玄德公見諒!”
劉備趕緊伸手相扶,道:“子龍非要此言,只我行事唐突,也沒跟諸位商量便即自行決定,以致差點弄得無法收場,實某一人之罪也。”
張飛見他們就為了這一個故事一言一答,全然聽不懂,便是在旁急了,只問道:“你們在說什麼,把俺老張弄得糊塗了。”
趙雲既然想通,便是不由爽朗的笑了笑,扶了扶張飛的肩,突然問道:“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