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是人類中少有的精英,值得世人敬仰和愛慕,但是我卻不斷在他身邊製造慘劇,最終把他逼入無邊的苦海。他現在躺在那兒,蒼白、冰涼,毫無生氣。你雖然恨我,但是你對我的厭惡卻根本比不上我對自己的憎恨之情。我看著這雙作惡多斷的手,想著這那顆總是冒出邪念的心。我盼望有朝一日,我的雙眼再也看不到這雙沾滿血汙的手,我的心中再也不會冒出邪惡的念頭。
“你不用擔心我今後還會再作惡害人。我的使命差不多完成了。只要我自己死掉,我就算是走完我的一生,完成了我所有的使命了,我並不需要你或別人的性命。你別以為我會猶豫不決,不敢自我毀滅。我將離開你的船,乘坐我的冰筏,到地球上最北面的地方。我將給自己架起自焚的柴堆,把我這具醜惡的軀體付之一炬,以免我的遺體會給任何好奇、汙穢的壞蛋提供線索,然後又製造出一個像我一樣的生命。
“我應該死去。這樣我就不會再感受到此刻正吞噬著我的痛苦,我將再也不會為那些永遠得不到滿足,也永遠不會熄滅的情感所困擾。創造了我的生命的人已經與世長辭,等到我也化為灰燼之後,有關我們倆的記憶將很快被世人遺忘。我再也見不到日月星辰,再也感覺不到微風吹拂我的面頰。視覺、觸覺,所有的意識都將消失。這樣,我就能找到我的幸福了。
“幾年前,當這個世界的形象初次展現在我眼前時,我感受到了夏日令人愉快的暖意,聽到了樹葉沙沙作響,鳥兒雀躍歡唱。那時,這些就是我全部的世界。當時要我死,我一定會痛哭流涕的。可現在,死是我唯一的寄託和安慰了。我身染重罪,最痛苦的悔恨折磨著我的靈魂。除了一死,我哪裡還能再找到安寧?
“永別了,我將離開你了!你是我所見到的最後一個人。永別了!弗蘭肯斯坦!
如果你還活著,你仍舊會希望將我置於死地而後快的。其實,讓我活著,比結果我的性命,更能滿足你復仇的快感。但事與願違,你一直想消滅我,以免我再製造更大的悲劇。但是,如果你在我所不知道的那個世界裡仍能夠思考和感覺的話,你一定不想再向我復仇了,因為我所承受的悲哀比死亡更加痛苦。儘管你的生命已經結束,可我的痛苦仍然比你深刻,悔恨將永遠刺痛我的傷口,而只有死亡才能永遠將之彌合。
“不過很快,”他響亮的聲音滿含悲愴,又帶著莊重的激情,“我就要死了。我再也不會感受到我現在所承受的痛苦了。很快這些炙烤著我的苦難將不復存在。我將以勝利的姿態登上自焚的柴堆,沉醉在烈焰所帶來的痛楚中。這熊熊烈火將會慢慢熄滅,我的灰燼將被狂風颳入大海,我的靈魂將永遠得到安息。即便到那時它還會思考,但肯定也不會思考現在這些事了。永別了!”
說完,他縱身躍出窗外,跳上緊挨著船邊的冰筏。轉眼間,海浪就將他帶走,消失在茫茫無邊的黑夜之中。
九月十二日
瑪麗·雪萊和她的《弗蘭肯斯坦》
近代科幻發端於19世紀初的英國,現在科幻界公認的第一部近代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出自英國著名詩人雪萊之妻瑪麗·雪萊之手。她一生經歷艱辛坎坷,曲折奇特,頗具悲劇色彩,這對她的作品影響極大。
瑪麗·雪萊(1797—1851)出生於英國,父親是政治家兼哲學家;母親是公認最早的女權主義者,在原來的婚姻破裂後與瑪麗的父親結婚。兩人都小有名氣,並著有各種小冊子。1797年瑪麗出生,10天后母親便因病離世,這件事一直影響著瑪麗,在她的內心深處始終保留著“自己害死了母親”的念頭。後來父親再婚,瑪麗不得不與生父、繼母、繼母原來的孩子、繼母與生父的孩子等人生活在一起,家庭成分複雜,矛盾較大。直到瑪麗長大成人後遇到了雪萊,才終於獲得了與人交流感情的機會,可其時雪萊已有妻室,因此瑪麗在很長一段時間還充當了“第三者”的角色。雪萊妻子投河自殺著後,瑪麗終於得以與雪萊結婚,但婚後多次流產,只成活了一個孩子。6年半之後雪萊又被淹死……瑪麗的一生充滿了不幸和恐怖,終生為死亡所纏繞,所有這些後來都被表現在她的作品當中。
瑪麗·雪萊的主要科幻作品除了《弗蘭肯斯坦》(1818)之外,還有一部《最後一個人》(1826)。1891年她去世後由別人整理出版了《故事集》。此外還有純文學小說等。
《弗蘭肯斯坦》的全名是《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中譯本有《弗蘭肯斯坦》《人造人的故事》等),講述了一名科學家利用死人器官拼湊出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