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第2/4 頁)
“提高各地諜報賞金;我要明確掌握響應討董諸侯名單、背景資料;以及上洛的路線時間;和大致兵力……”
一道道命令下達;就即將到來的洛陽一役;有許多目標值得關注。
條條大路通洛陽——由首都出發、圈條輻輳是所有古典帝國的特徵。
往西越接近虎牢關;和赴盟友軍的路遇越多;和歷史上曹操偽造檄文而只有十八家討董不同;因這次討董聯盟有太后的大義名份、劉使君實力作背書;天下響應極眾。
但一時還沒遇見袁紹那樣的大魚……哦;大諸侯。
多數小諸侯只是一兩萬、甚至數千人軍隊;在官道上望見這十數萬大軍過來;無不有些緊張;一直到望見劉字旗才鬆了口氣。
劉家軍中的氣氛卻相對平靜;三十萬曹軍都擊敗了;主公又有流星入營的天命;還有什麼雄關堅城攻不下?
葉青態度謙和麵見各路小諸侯;贊助些兵甲器械糧草——再度對總督的無私貢獻表示感謝。
但是內心;葉青並不認為洛陽戰事會輕鬆;因貂蟬在洛陽回報;太平道對董卓軍的參與越來越緊密;這意味著地上人道術優勢很大程度上會被抵消。
尤其是董卓軍也有真人級參與;這場仗……怕會是場苦仗。
這是天庭封土體系和下土天道陰面的第一輪直接交鋒;葉青認為還是自覺點建立統一戰線為妙;而不是試圖一個人對付整個下土天道陰面;那不是勇敢;而是昏庸無道。
葉青結好小諸侯懷有明確目的;數十萬的聯軍屯兵聚勢難以久撐;也不能久撐;葉青不希望長期拉鋸自己豫州淪成糧草提供地;只希望在攻下虎牢前盡力維持出聯盟的力量不散;以使快速入關上洛成為可能。
或有地上人覺得洛陽區區一城;焚了也無關緊要;但葉青以穿越者的體會不這麼認為。
葉青的出身讓他熟悉這片土地一些奧秘;清楚華夏戰略形勢隨時代變化歷程;在東漢以前因江南人口稀少;都是在中原地區沿黃河東西戰略展開;洛陽剛剛好處在中間點。
在葉青現在視角來看;華夏的歷史很有趣;透著很多關係到洛陽的重要節點。
遠古的傳說裡;有龍馬揹著河圖浮出洛陽一帶黃河;伏羲以此演先天八卦;而與妹妹女媧一起繁衍出兩支部落群;一支居於河洛西邊的太昊氏;以龍為圖騰;又向東方下游分割出少昊氏;遷居泰山一帶;從羲和部落到皋陶、伯益的東夷部落聯盟都是以鳳(玄鳥)為圈騰。
認為神話傳說反映不準確;查詢有明顯歷史脈絡關係到洛陽的戰略節點;是從炎黃以農耕脫離‘古羌系;母族開始——黃帝發起於涇渭平原、出洛陽順黃河到下游;而東夷系蚩尤發起於沿海丘陵、出泰山沿黃河上溯;兩大勢力逐鹿中原時黃帝取得全面勝利;獲取中原大塊平原所有權;就排除東夷系漁獵海洋文明的道路;而奠定了漢羌系大陸農耕文明的根基。
蚩尤沒有得到敵方洛陽這一戰略節點;還輸掉己方泰山這一戰略節點;自黃帝將泰山這一東夷聖山封禪來;歷代皇帝無不沿革此舉;封禪泰山;以絕盡東夷餘脈;合華夏氣運為一體。
而文化傳統龍雄為皇、鳳雌為後;影射這一個戰勝;要知道在鳳凰一詞中鳳本為雄鳥;而在這時只能雌伏。
越早期神話傳說時代;因戰爭技藝不高;越以人口大勢決定勝負;黃帝勝利不是無由——不得不說黃河衝擊而成的黃土平原對於初生農業來說是肥沃、易耕的寶地;能超越時代技術的限制而繁衍出充足人口;以至黃帝可以失敗很多次還是崛起;而蚩尤只失敗一次就完蛋了。
在此後很長的歷史時期內;華夏農耕人口大部集中於黃河中下游流域;而在洛陽的函谷關一線山水阻隔;逐漸形成關東、關西兩塊不同的大平原;使得洛陽漸由出涇渭平原的戰略節點升格至掌控東方大平原的核心中點。
以洛陽函谷關為界;號稱關西、關東;而繁衍出差異性兩大人口、文化、經濟圈;包括人與人之間氣運交流;泛而觀之就漸形成不同的龍氣。
關西是三輔秦地;地處黃河中游;這塊大平原總面積相對較小;但好處是有黃土高原、秦嶺、太行山脈等四面包圍;除了來自高原民族的威脅(與漢系同源的羌系);類似於蜀地的安全環境;又有沿黃河過函谷一線的暢通出口渠道;宜居宜耕而交通便利;人口繁多而質量極佳;是快速崛起之地;龍氣量小而凝聚。
關東則是河北、河南;地處黃河中游;總面積相對很大;在漢代時的開拓尚未完全;甚至有著大片原始森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