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就靜靜落筆。
這時,別的考生還在苦苦思索,或打著草稿,就連俞帆都在凝神構思。
副監考發放完考卷回來,路過一看,就是一怔,既認出名字,當知道“同進士”在龍宮宴上重筆如鐵逸事,眼下瞧著卻相反。
見得葉青筆走龍蛇,在紙上轉瞬即就,文思泉湧,這監考踱近看了兩眼,暗自讚許,不動聲色離開。
葉青這時全神灌注,也不理會,只是一張一張寫就,餓了便拿起書筐中食水用著,累了就休息一會。
相對童生來說,同樣三卷題目,秀才試講究擴充套件闡釋,不求自出機杼,只求面面俱到、絲毫無漏。
這種是對童生單純記憶的理解深化,文字量極大,不單腦力活,還是體力活,往前累壞了考生經常有,在收卷時還沒答完更常見。
這種考題量,是童生的十倍,也是舉人的五倍,被人號稱:“耕牛試!”
簡單的說,就是考驗文字的功底,由於童生就有資格修行道法,同時考驗考生築基程度。
不少只讀書,連築基都不肯修煉的“純種”讀書人,就被刷了下去。
畢竟這不是儒家科舉,是道門科舉,你什麼修煉都沒有,還想上進?
這也是葉青一反常態,儘早落筆的原因,就算全部都會,二天內趕著時間內要完成所有篇章,都時間很緊。
不過,只要最後留下時間還有些,就不怕意外錯漏,或髒汙卷子,這些做完檢查時都可撤下舊卷,寫一張新的重插進去,這是秀才試中特許。
抵達了中午,葉青寫完第一卷,分開擺著,儘量避免糊了筆墨字跡,省得又要重寫。
自己審視這第一卷,看得滿意。
每一句道理,基本上三經五典裡都有側重,大體上引用一段就算合格,但能多論述自有加分。
葉青自己卻記得全部。
前世考生也會複習舊題,總有考生遍搜道典,在三經五典外的大衍附經內的引據都考證上去,弄出比標準答案還詳盡的完美答案。
以至剛才寫著著,就有衝動把大衍附經裡的內容寫上,又按捺住了。
這必惹得有洩題質疑,就算是郡府權威,也必須進行核查,這就麻煩大了娶個天師做老婆。
“現在這程度就可以了,應是字字無誤,三經五典都已引用,無懈可擊了。”心中計定,接著展開第二卷。
“這是對道理的論述,在童子試是壓軸題,只有三題,並且是二小一大,此時有七題,都是大題,單是此卷就工作量大了五倍。”
“七篇文章,二天時間思考、擬文、修飾,寫上,極耗費精神體力。”
“就算是文章天縱其才,但築基不行,這時就是撐不下去,這也是寒門讀書人被刷下去的根本原因之一。”
“據說多有寒門子弟寫著吐血的事,只能白白浪費一次考試機會。”
“現在想起前世,三年後能一鼓而上,除三年積累,地球見識,最大的原因還是有著大氣運,只可惜面臨是大劫,怎敵的過世界碾壓?”
心中思量著,原本還想用進士文章搏一搏,這時第二次親自體會,才覺得這想法可笑。
“七篇大題,倉促之間寫成,還是篇篇都是進士水平,怕是連狀元都辦不到,這一出手,只怕立刻驚動朝廷和天庭,不出三天,欽差就會縱馬而來,核查自己,要是被發覺了蛛絲馬跡,神仙都救不得。”
“罷了,還是取郡試文章,但可取上上之作,成就上品!”
“能不能成,就看天意了。”
想到這裡,沉思冥想,前世熟讀三千華章,郡試二千,州試八百,殿試二百。
這時回想出來,精闢見解流淌而過,比起童子試時,自可放寬不少,除一些禁忌,甚至州試的一些精妙之言,都可視情況,摘取在文中,以畫龍點睛,提升著文章格局!
不過這時日晷到了中午,遠遠銀印閃著光色,葉青一皺眉,放棄了構思,心裡暗想著:“縣試銅印,郡試銀印,州試金印,鎮運煞氣是越來越強了,怕是這片刻,就算是構思都受到影響。”
“只有到了殿試,用的玉印,卻氣運深藏,就算在中午時,也無鎮運煞氣,返樸歸真了。”
副考官除嵐崇文和曾廉,還有一位是楊才楊大人。
楊才年五十歲了,白淨面孔,還沒有皺紋,這時就巡了過去,見到了一間考房內,一個年輕人端坐,正看著文卷,顯也是第一卷寫就,正在檢查。
這人華服錦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