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的袁紹,似乎對平原的富庶有點惦記,自己不答應,袁紹必定不會放過趙揚。而且,董卓在千里之外的洛陽,即便是自己不答應了,董卓也不會給趙揚帶來絲毫的好處。
而且趙翼早就接受了趙揚的建議,棄了官,到了距離洛陽不遠,但是比較平靜的何進的老家——南陽。
沒有了顧忌,趙揚當然立刻答應了,並且叫人準備,自己帶了高順、趙雲、郭嘉、周瑜這一些年輕的將領以及20000人馬,留下其餘人領著剩下20000兵馬在平原守著。隨後就率領部下渡過黃河,前往會盟地點——酸棗。
趙揚這次其實也並沒有打算出多大的力量,畢竟趙揚是後世人,對皇帝那些封建統治者不感冒,他們死了趙揚也不管。之所以還帶這麼多人主要還是力主磨礪,包括這些兵馬之中,高順的騎兵只帶了1200的戰騎,其餘基本上都是後來招募的15000新兵,在他們中加夾雜這老兵,參加這次戰鬥主要還是鍛鍊他們。同時為了隱藏實力,趙揚這次連張飛都沒有帶來……
等到趙揚來到陳留見到許久沒有曹操的時候,曹操已經擁有四千餘人的部隊了。
說來,曹家也算富甲一方否則曹嵩當初不會花一億錢買下太尉的職位,因為曹嵩的關係,曹家在朝中任職和在地方做官的又何止一個?比如曹仁的祖父官至穎川太守,其父曹熾做過侍中、長水校尉曹洪的伯父曹鼎官至尚書令。當官的多,家財也就不會少,所以當初趙揚去譙縣曹宅的時候宅第竟然如此之大。
而曹氏的“同胞”夏侯氏家族也僅僅比曹家次一小點,所以當曹操宣佈起義時候,那些族中子弟紛紛投奔曹操,曹操僅僅幾個月竟然拉起這麼一隻大的部隊…………
而總體說來,根據訊息,矯詔發出後,陳留太守張邈首先響應並且帶兵屯紮在酸棗,爾後就是和曹操有點“曖昧”關係的鮑信,隨後便是趙揚了,再往後面就是山陽太守袁遺、後將軍袁術、兗州刺史劉岱、渤海太守袁紹、河東太守王匡、豫州刺史孔佃(dian音電)、東郡太守橋瑁、廣陵太守張超(張邈的弟弟)、冀州牧韓馥、徐州刺史陶謙,其餘地方官員也大多聲援,但是南邊的新任的荊州刺史劉表得到訊息得知訊息,也屯兵襄陽,長沙太守更是直接率兵背上,過荊州,現在在南陽準備時刻撲向洛陽。
說實在,這個長沙太守孫堅似乎並沒有接到矯詔,而是聽到之後接著自己來了,而且行動之快,超出所有人意料,很多人都稱讚。
而他現在所呆在的南陽更是一個好地方,南陽是全國第一大郡,人口接近兩百萬,戶口接近五十萬!!當時在南陽當太守的是張諮,這個張諮是董卓舉薦的,所以對孫堅比較抵制,於是孫堅竟然殺了張諮,吞併了他的部隊。
不過這個還不是趙揚意外的,畢竟這件事情他早就知道了,但是奇怪的是孫堅雖然統帥一流,但是對於政治簡直就是“文盲”,竟然將但是全國人口最多也是很富裕的南陽讓給了袁術,並且讓袁術給他供給糧草。
這樣袁術、孫堅在南陽,也就是洛陽的南面,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在河內,也就是洛陽的北面駐紮。而其餘的人孔佃屯兵兗州,韓馥在鄴城(實際上並沒有打算攻擊,所以負責給在酸棗的幾個諸侯提供糧草),陶謙則也是聲援,兵力並沒有到酸棗,除了這些人外,其他的人都到達了酸棗。
這個和趙揚前世看的《三國演義》相差太多了,其實這也是必然的,《三國演義》本身就是由戲曲改編的,裡面很多都牛頭不對馬嘴,比如一個常識:兵多就要分,兵少就要聚。也就是說部隊多了就要分散成幾個部隊,當初著名的淝水之戰苻堅百萬大軍失敗的原因很大是因為他沒有采納將領兵分數路進攻導致的。而兵力少了聚集這個是常識,要不然兵力少了還分散,那麼就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你試試一個人面對4、5個人的圍攻,恐怕你還沒有打別人一拳,自己已經先躺下來了。
當初來到這個時代,趙揚簡直罵透了羅貫中那個比。
不過這個樣子正好可以對洛陽形成合圍之事,免得董卓突然從一個地方出擊攻擊關東軍後方,關東軍的部隊都在前線,後方十分虛弱啊!!
另外就是糧草供給的問題,像這個也只有羅貫中那個傻逼才能夠想出來,竟然會讓韓馥負責糧草,而叫袁術分發糧草,簡直就是沒有動腦子想想。這麼多諸侯有接近三十萬大軍,何況距離冀州那麼遠,把冀州吃窮了也沒有那麼多糧草。
這樣的話韓馥雖然沒有派兵,但是給酸棗地方的諸侯提供糧草還是沒有問題的,而且也不會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