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第1/3 頁)
朔方城外, 兩軍分別立下營盤, 大纛高牙,旌旗烈烈。
高車烏孫大軍都為騎兵,提前佔據有利地形, 只要號角聲起,隨時可調集騎兵, 自高處俯衝而下,攻-入秦軍大營。
無視賊寇屢次挑釁,秦璟下令按甲不動,在營前佈下拒馬鐵蒺藜等, 並令士卒伐木,在大營四周立起柵欄,尖端向外, 成為又一道阻攔敵兵的屏障。
白日裡, 騎兵四周巡邏, 嚴防敵軍刺探。
至夜間, 營盤刁斗森嚴, 每隔百步就架起篝火, 火把成排。
武車架在柵欄後,投石器架在車旁,敵軍膽敢衝-營,必當石落如雨, 萬箭齊發。
見到秦軍如此陣勢, 烏孫昆彌不由得心生警惕。做過幾次試探, 皆無功而返,反而損失百餘精銳騎兵。
“昔日秦帝掃漠南,皆是以強對強,未見有這般舉動。”
在眾人心裡,秦璟雖是漢人,作風卻比胡人更加彪悍。
帶兵橫掃漠南草原,每戰皆衝鋒在前。面對多餘自己的敵人,仍採取騎兵對-衝,從未有過固守之事。
不折不扣,就是一尊殺神。
如今高掛免戰牌,堅持不出戰,究竟為何?
烏孫昆彌的疑惑,同樣充斥在高車諸部首領心裡。
思來想去,眾人依舊是滿頭霧水,不明白秦璟為何會一改平日作風,無視己方挑釁罵陣,始終堅守營地不出。
如果換個人,眾人八成以為是兵力懸殊,主將怯戰而已。
可面對的是秦璟——聲名遠播、能止小兒夜啼的殺神,誰敢這麼想,絕對是腦袋進水了。
更重要的一點,秦璟紮營之處,恰好擋在攻城必經的路上。
想要攻打朔方城,必須先破城外大營。而從斥候的回報來看,別說攻營,靠近-射-程之內,立刻會被-射-成刺蝟。
進又進步不得,退又不甘心,難道繼續耗著?
“這該如何是好?”
烏孫高車在漠北會盟,聯合出兵,貌似強兵勁旅,聲勢不小,一旦戰鼓聲起,必當無堅不摧。實則存在不小的短板。
一來,雙方的聯合不似長安和建康,以兩國為基,而是各部鬆散聯盟,註定人心不齊,部落首領各懷心思。
造成的結果就是,順風仗能打,逆風仗堪憂。
戰事順利且罷,如果形勢對己不利,什麼昆彌的命令、大首領的軍令,統統丟在腦後,為儲存部落力量,調頭就跑絕不稀奇。
二來,此番南下,目的是為劫-掠。
草原上遭遇大旱,草木枯萎,河流斷絕,牛羊大批餓死。偏又生出疫病,患病的野獸和牲畜汙-染僅存的水源,使得情況每況愈下。
烏孫高車聯合,實為無奈之舉。
雙方都忌憚秦軍的威名,獨自南下心中沒底,拉上對方墊背,才增加幾分信心。
按照原計劃,騷-擾雁門、廣寧、漁陽等地的遊騎都是幌子,主要為吸引秦兵注意,掩蓋大軍的主攻方向,避免長安發現主力所在,提前集合兵力。
隨著大軍逼近朔方,秦璟帶兵馳援雁門,計劃算是成功一半。
烏孫昆彌和高車首領都很興奮,以為勝利就在眼前。
反正他們不打算佔地,攻破朔方城,劫掠一番就跑,耗費不了多少時間。
可萬萬沒有想到,情況中途生變,牽制雁門守軍的兩支部落西逃,使得計劃提前曝-露,更引來秦璟這尊殺神!
一時之間,烏孫昆彌和高車首領都開始心中打鼓。有的小部落吃過秦軍的虧,沒了之前的信心,暗中生出退意。
若是戰勝還罷,若是敗了,以秦帝的作風,自己的部落都可能就此絕滅,沉底煙消雲散。
此次南下,高車六大部齊齊出動。
其中,狄氏和斛律氏帳下都有漢人和氐人謀士。
為大軍制定南侵之策的,正是狄氏首領帳下的兩個漢人。在漠北久居多年,言行舉止都類胡人,唯有長相迥異。
兩人祖上本為漢臣,靈帝在位時,於朔方郡出任職吏。
後遇黃巾起義,魏蜀吳三分天下,司馬氏代魏,永嘉之亂,五胡-亂-華夏,其祖輾轉邊州,為胡部所擄,為保性命,先依附匈奴帳下,後轉投鮮卑,做下不少惡事,被邊民斥為漢賊。
遇中原殺伐,鮮卑部落戰敗,其父祖主動部落北遷,投入高車狄氏帳下。
時至今日,這兩人再不以漢人自居,反將自家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