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第2/3 頁)
秦玓愕然,張廉也是大驚。
就在這時,身後有騎兵飛馳而來,距離數十步被攔下,狼狽的滾落馬背。顧不得手臂帶傷,拼命喊道:“大都督,漢軍襲營!大營起火,輜重、輜重全部沒了!”
聽聞此言,饒是秦玓也禁不住脊背生寒。舉目望向城頭,大手攥緊長-槍,過於用力,以致手背鼓起青筋。
“襲營的是多少漢兵?為何能衝入營盤?!”張廉大驚失色,顧不得許多,直衝到報信的騎兵身前。
“漢軍、漢軍帶著引火之物,”騎兵的嗓子被濃煙燻傷,聲音彷彿砂紙磨過,“此物以陶罐盛裝,遇火發出巨響。另有火油,土上亦能燃燒,根本無法撲滅!”
秦軍大營四周立有柵欄拒馬,木樁足夠鋒利,能擋住偷襲的漢軍,卻擋不住狂嘯的火龍。
幾乎是眨眼之間,半個營盤就陷入火海。
漢軍策馬衝入營地,繼續投擲陶罐,焚-燒帳篷。
冷風中,火勢越來越大,很快波及到秦軍的輜重。守衛大營的秦軍根本來不及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輜重被燒。
漢軍放完火,根本不做停留,更不與秦兵接戰,直接調轉馬頭,很快飛馳而去,不見蹤影。
聽完騎兵的話,張廉表情凝重,看向秦玓,沉聲道:“大都督,我等還是中計了。”
秦玓沒說話,眺望被火光照亮的襄陽城。
憑誰也不會想到,桓石秀會如此之狠,用整座襄陽城為餌,設下埋伏,佈置陷阱,等著秦軍入甕。
“鳴金退兵。”
秦軍落入圈套,不會有任何勝算。
“擊鼓整肅隊伍,退離漢中。”
事不可為,為免更大的損失,必須退兵。
藉助天暗,漢軍的計策得以順利實行。秦軍同樣可以藉助天色,甩開漢軍的追襲。
鼓聲響起,城下的秦軍得令,當即捨棄雲梯,向大纛所在聚集而去。
城頭的秦軍無法撤退,乾脆摒棄生死,繼續同漢軍鏖戰,希望能拖延時間,為同袍奪得一條生路。
陷入坑內的秦軍動彈不得,有無法視物,慌亂之下,有人開始彼此踩踏。
漢軍很快出現,幾人合力撒開漁網,撈魚一樣,將坑裡的秦兵陸續撈了上來。其好處在於,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死傷,又將限制秦軍的行動,連繩子都無需再用。
只是漁網的數量有限,到最後,還是得漢軍赤膊上陣。
因煙氣尚未消散,漢軍臉上都蒙著布,僅露出兩隻眼睛,乍一看頗有幾分滑稽。
但有桓石秀這樣的上司,下邊的將領自然不會在“小節”上計較。腰間捆上繩子,手裡拿著木棍,半懸在坑裡,一棍一個,將陷入慌亂的秦兵敲昏,盡數捆起來。
“取藥為他們洗洗眼。華大夫說過,拖久了不好。”
期間,有秦兵不肯就縛,拼死一搏。長刀亂揮,幾番出現險情,漢軍難免受傷,好在未出人命。
“是條漢子!”
用撕開的布條捆住傷處,漢軍什長並未動怒,而是翹起大拇指,對閉眼仍能找準方向的秦軍敬佩不已。
秦兵目不能視,加上漢兵說的是方言而非官話,一時間竟沒能明白。
彎腰幫什長解繩子的漢兵很是無語。
胳膊流血還能說出這句話,當真是心大。不過,什長是桓氏部曲出身,追隨桓刺使多年,有這樣“與眾不同”的反應,當真算不上奇怪。
秦玓鳴金退兵,桓石秀將城中事交給桓石民,親自帶兵出城追擊。
殿後的秦軍都被武車衝散。
更要命的是,漢軍不擇手段,在戰場上竟然用漁網!網內還帶著鉤刺,鉤刺上明顯塗有麻藥,秦軍實在是防不勝防。
武車飛出的箭矢都塗了一層藥,被擦傷之後,傷口火辣辣地疼,不消數息就半身麻木,連刀都拿不起來。
論單打獨鬥,多數的秦軍的戰鬥力勝於漢軍。
然而,桓刺使的目的在於取勝,不是彰顯個人勇武。有捷徑能走,有巧勁能使,幹嘛非要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不是漲他人志氣,而是遍數漢中郡上下,無論馬戰還是步戰,無一人是秦玓的對手。
明知道打不過,派出去不是送死還能是什麼?
換種情況,桓石秀或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但在現下,關係兩國國運,關係建康和長安之間的博弈,他寧可揹負狡詐之名,也要將這三萬大軍徹底拿下!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