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第1/4 頁)
端午之後,鹽瀆連下數場大雨,河流水位暴漲,往來船隻暢通無阻,旱災預警解除,倒是有了水患的跡象。
桓容即將隨大軍北上,縣衙職吏整日調撥兵器,清點糧庫,忙得不可開交。
散吏肩負起責任,每日上午至田間地頭勸農,督促流民開墾荒田,午後則兩人一組巡視河岸,稍有不對即刻發出預警,告知靠近河岸的居民,近日裡務必拘束孩童,不得到水中嬉鬧。
“鹽瀆近海,且每日有人巡視河岸,府君無需太過擔憂。”
石劭送來新的流民簿冊,冊中記錄的五百人都將隨桓容北上。
“北伐之事非同小可,府君既領武職,遇敵來襲責無旁貸,必將對敵接戰。”
“此五百人均有膂力,大多曾與胡人交戰,於刀槍下保得性命,稱得上悍勇無畏。其中兩人曾為流民帥,雖勢力不大,手下多已離散,然對敵經驗豐富,可堪一用。”
石劭翻開簿冊,點出列在首頁的幾個人名。人名後錄有年歲,籍貫以及擅長的兵器。
“今其誠心投靠府君,以求得晉身,僕以為,此人可用。”
桓容點點頭,拿起簿冊一頁頁翻閱,發現錢實典魁不在其中,不禁抬頭看向石劭。
“為何不將營中將兵錄入?”
“錢、典等人現為府君私兵,自然不在其中。”
說話間,石劭又取出一本冊子,記錄的人名不到一百,然資料詳盡,除本人姓名籍貫,連其家人都有列舉。
“這八十九人為府君私兵,歸入豐陽縣公國內,不列入步卒名冊。”
這個“國”並非指國家,而是封地。
依照朝廷慣例,縣公私兵屬於絕對的個人力量,相當於貼身保鏢,除桓容之外,任何人都無權徵調。
也就是說,五百步卒可歸於“朝廷”軍隊,如果桓大司馬願意,隨時可以找藉口調走,桓容沒有任何反對的理由。這八十九人則是保命的關鍵,只要他們在,桓容的生命就有保障。
當然,不排除意外情況,例如桓大司馬不在乎名聲,硬要在眾人面前摘了桓容腦袋。
事情真到那個地步,這八十九人未必管用,全要靠秦璟留下的部曲救命。
“按照府君吩咐,盔甲和皮甲均已造好,另有相里氏製出的竹甲竹盾,縣中鐵匠集合到一處,正打造鐵矛和長-槍。”
桓容不缺錢,人手也夠用,但要打造精良的兵器,材料卻是個不小的難題。
他想過複製鐵礦石,但複製出來該如何解釋?
最近並無商船抵達鹽瀆,鹽瀆境內也沒發現礦場,平白無故出來一堆礦石,世人定會產生懷疑。
想到可能產生的後果,桓容不禁打個冷顫。自己的實力還不夠強大,秘密暴-露的下場,他絕對承受不起,
放棄走“捷徑”,桓容同石劭商議之後,取出金銀布帛,向鄰近郡縣購買打造兵器的材料。
換成一百多年前,他要是敢這麼幹,絕對是抄家砍頭、三族夷滅的下場。
皇-權大一統時期,禁絕私售鹽鐵絕不只是說說而已。
現如今,胡人內遷,北地三天兩頭打仗,城頭變換大王旗的頻率高得驚人。晉朝皇權衰落,士族成為與皇權並立的龐然大物,這種情況下,鹽可以大張旗鼓的買賣,暗中做些鐵礦石交易,實在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
有石劭擺出算籌,基本沒人能輕易佔到便宜。桓容大可放開手,只盯著礦石入庫,鐵匠開爐。
“依朝廷軍制,兩百至三百兵卒為一隊,冊中流民可分兩隊,各選隊主。”
“依僕之見,隊主由府君私兵充任,其下的什長和伍長在隊中挑選。屆時,五百人被大軍徵調,表現優異者可以私兵名義調回。”
“再者,五百人的軍器配備需當慎重,情況未明時,當以竹盾竹槍為本,鐵器需要押後,確認不會被大軍抽調,方可逐人下發。”
“府君以為如何?”
石劭擺開簿冊,一項接一項說明,鉅細靡遺,不漏分毫。
桓容仔細聽著,中途並未打斷。聽到最後,不得不心生感嘆,到底是豪商出身,石崇的後人,這樣計算下來,除非渣爹真不要臉面,否則休想佔自己多少便宜。
“善!”
南地不缺竹子,現在也沒有生態保護一說。
製造竹盾竹槍的材料要多少有多少,即便鹽瀆縣內的不夠用,完全可以在出發後蒐集,一路走一路砍,倒還省去運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