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第1/3 頁)
三韓之地盡下,苟活於鮮卑刀下的三韓人又被秦軍過了一遍篩子。
丸都城外壘起三座-京-觀,並非是戰死的慕容鮮卑,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被篩出來的三韓人。開口索要丸都的幾名高句麗貴族俱在其中。
見識過三韓人的貪婪和愚蠢,秦玓徹底動了殺心。
繼慕容鮮卑之後,讓三韓人徹底明白,高句麗和百濟等國早已不存,認不清自己幾斤幾兩,敢在秦軍面前狂妄,勢必要付出血的教訓。
“凡有牽連者,殺!有憤語者,殺!造-反-者,全族格殺!”
命令既下,秦軍放開手腳,之前懷抱僥倖的高句麗人終於發現,自己膽敢招惹的,是比慕容鮮卑更兇狠的殺神。
眾人這才醒悟,能將慕容垂逼得自刎、將慕容德亂箭-射-死,於亂軍中生擒慕容令的秦軍主帥,豈會是易於之人?
殘存的三韓貴族萬分後悔,甚至腸子都悔青了。
誰說漢人講究“仁德”,比鮮卑好對付?!
奈何世上沒有後悔藥,事情已經做出,甭管有沒有干係,凡是被查出貴族和官員身份,都會被拎到秦軍大營走上一遭。
尋常百姓亦未能倖免。
秦軍一日不停手,籠罩在眾人頭頂的陰雲就不會散去。怨恨之氣逐漸瀰漫,盡數朝向貴族和官員。
如果不是他們百日做夢,妄圖向秦軍索要丸都城,會招來這場大禍?
秦軍打敗慕容鮮卑,佔下三韓之地,必會歸入國朝版圖。因為幾句話就歸還城池,不是開玩笑嗎?
當初高句麗發兵攻打鄰居,佔了百濟、新羅和任那多少城池,照樣人殺光,地盤佔下。
如今憑什麼以為秦軍會歸還丸都城?
秦軍刀鋒染血,丸都城外壘起-京-觀,苟活的三韓貴族官員十不存一,連護衛遠親都未能倖免。
“殿下,殺戮過多有違天合。”見殺得差不多了,夏侯將軍勸道,“三韓之地既下,有反意之人盡數伏誅,當下令安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亂子。”
夏侯將軍的面子,秦玓總是要給。
在之前的戰鬥中,後軍的戰績可圈可點,同中軍配合默契,最終將慕容垂徹底包圍。這一切都與夏侯將軍分不開關係。
“將軍所言甚是。”秦玓點點頭,命參軍草擬告示,不日張貼城內。並令專人宣讀,廣告三韓百姓。
“此外,當遷流民和胡部入三韓。”
夏侯將軍征戰近三十年,久經世事,對高句麗瞭解甚多。他知曉三韓人的“特性”,認為遷民實為必要。
“室韋、庫莫奚前從鮮卑,今改換旗幟,臣服我朝,終不可完全託付信任。為免其再度搖擺,當盡數遷離舊地,安置於丸都等地。”
“將軍的意思是,以室韋和庫莫奚諸部填三韓?”秦玓問道。
“正是。”夏侯將軍拂過頜下長鬚,繼續道,“慕容鮮卑盤踞此地,即有遷外部入丸都的先例。僕之建議,不過是更進一步,徹底壓服三韓之人。”
“此外需遷部分邊民,並令將兵搜尋被擄的流民,盡數分其家宅田產,登記造冊。”
夏侯將軍話落,帳中頓起一陣議論聲。左右文武皆以為善。依此行事,哪日大軍撤走,可最大程度的確保高句麗人不會再起,徹底做到不留後患。
“庫莫奚同高句麗有世仇,室韋亦同高句麗結怨,遷其部入三韓,分其土地牧場,其必為朝廷出力。”
說是為朝廷出力,實際上並不準確。
準確來說,為了新得的草場和土地,他們才會死磕當地人。加上部落和高句麗間有舊仇,在壓服反對的聲音時,更會不遺餘力。
“殿下可請旨朝廷,予丸都、加羅和金城等地設立治所,由朝廷選派官員並調撥軍隊。”
“屆時,大軍撤回昌黎,新遷部落和三韓人彼此仇視,治所官員有調解之責,地位超然。年深日久,則高句麗諸國的痕跡可盡數抹去!”
這樣的做法,類似於桓容在吐谷渾所行。在細節處略有差異,中心主旨卻是一模一樣。簡單點形容,就是三個字:摻沙子。
桓容是一國之君,又得謝安和王彪之支援,行動的當時,也給遠在建康的郗愔和桓衝透過氣,自然是諸事順利。
秦玓則不然。
計劃再好,涉及到遷移邊民,他終歸不能擅自做主,必須要向長安請示。
秦策點頭之後,才能著手實施安排。秦策不點頭,計劃再好也只能擱置。將在外軍令有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