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1/4 頁)
突然機伶一顫,臉上變了色,接道:“小靈,尚幸是你三個,要是外人……”
又是一顫,閉口不言。
古蘭不禁也微微變色,望著諸葛靈,笑問:“小靈,‘歸元真經’藏在鐘樓什麼地方?”
諸葛靈道:“就藏在掛鐘的那根橫樑之上。”
古蘭道:“你看清楚了?”
顯然,她還唯恐有誤。
諸葛靈臉又一紅,道:“小靈兒還翻閱過呢!”
古蘭這回算是定了心,目注燕惕,笑道:“三師兄!”
燕惕會意,笑道:“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師妹在這兒等著,我去拿來。”
說著,就要邁步出亭。忽聽小黑一聲輕笑:“有事小黑服其勞,燕叔您也坐著。”
話落身閃,比電還快,一線黑光飛射而逝。
燕惕睹狀,住步大笑,道:“小黑,放心,晚上一頓少不了你的。”
這一句,聽得大家全笑了……
…………………………………
第二十五章
西嶽華山,也稱太華山,中峰蓮花峰,東峰仙人峰,南峰落雁峰,世稱華嶽三峰。
又有云臺、公主、聖女清峰,隱拱中峰。唐,詩聖杜子美,曾有那麼一句詩言:諸峰羅列似兒孫。
蓮花峰,是當今幾大門派中,華山派之根本重地,派之中樞,就在這座蓮花峰上。
這一天,旭日東昇,金光萬道,晴空一片蔚藍,萬里無雲,看樣子,準是個豔陽天的日子。
晨曉,山中,總要比平地晚一個時刻來到,那是因為矗山高峰,擋住了日頭,有些地方照射不到。
夜暗,山中,卻又比平地早一個時刻降臨,誰都知道,平地暮色初垂,剛黃昏,山中已然一片黝黑。
是故,當這一天平地已披上金光的時候,山中猶朝露顆顆晶瑩、晨霧迷濛,仍難見十丈以外事物。
在那“華山”南峰“落雁峰”下,有一片谷地。谷地之中,有一片廢墟,堆堆瓦礫,根根焦木,狼藉滿地。
瓦礫場中,那幾堵斷壁上,已長滿了雜草蘿藤,那根根焦木之上,也生出了茸茸嫩綠苔蘚。
看樣子,這是一場大火劫後所遺。
也想見得,這堆廢墟已經過了不少年頭。
大火歸大火,經年歸經年,但是,由那尚未盡焦的根根朽木上的剝落朱漆,及那殘破的碧瓦看——當年,這片廢墟的所在之地,必然是山中的樓閣,畫棟雕樑,美輪美美,人間天上之神仙居處。
這地方真好,仰望或雲封霧鎖,或鬱郁蒼蒼的碧綠山峰,耳聽泉聲不輟,風過林間那悅耳天籟——必能令人心曠神治,俗念全清,滌然出塵。
只可惜它遭了回祿,歷經了一場大火。水火無情,留下的,只是瓦礫、斷壁、焦木,一堆廢墟。
唉,多淒涼!
這淒涼的一片,只能供後人於探幽攬勝之餘,停足憑弔,閉目凝想當年那歡樂的盛況。
是有人憑弔,不信,瞧!
在那堆廢墟之前可不正站著一個人。
這個人,是個一襲儒衫如雪的白衣書生。
白衣書生面對廢墟,只能看見他的背影,不過,該夠了,因為,由他那頎長、流灑、飄逸。玉樹臨風般背影看,他必然是超拔不群、倜儻非凡。
他,垂著手,站在那兒,一動不動。
想必,他為那凝想中的畫棟雕樑、斜倚朱欄的樓中人兒……那美好的一切,而黯然神傷!讀書人雖然難免呆痴、迂腐,但卻泰半是文謅謅、酸溜溜、多愁善感,動輒蹙眉落淚的多情種。
雅興登臨,探幽攬勝,發思古幽情之餘,每每嘆息連連,口中喃喃又呆又痴地潸然淚下,甚至於號啕大哭一場。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世人管讀書人叫書呆子的道理所在。
眼前這位是讀書人,他應該不能獨免。
果然不錯,聽——驀地裡,一聲悠悠輕嘆,劃破了這寂靜的一切;輕嘆之中,所包含的東西太多,令人無從意會。
但,輕嘆人耳,卻能令人鼻酸、淚墜。
書生動了,倒不是轉過了身,而是舉起了腿,邁出了步,跨過幾根朽木,兩堆瓦礫,走近了廢墟。
敢情,他還要進去多看看。
果然,他東張張,西看看,摸摸這個,又摸摸那個,有點惋惜,似乎有點痛心,對這一切也有點念舊的似曾相識。
儘管他東張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