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吧!”羅將柯再次警告說:“上帝什麼也做不了,你和你的政府把一切都搞糟了,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了。”
尼古拉二世在一批掌握實權的軍人的支援下,極力主張對###示威的群眾進行鎮壓。對於這種決策,代總參謀部長米·瓦·阿列克塞耶夫將軍向尼古拉二世進言說:“陛下,您在有意為自己準備絞架。請不要忘記那些烏合之眾是不會講禮貌的。”然而沙皇尼古拉二世並沒有聽取他的意見。
2月26日,在沙皇軍隊的鎮壓下,有數十名示威者被打死,171名示威的帶頭人遭逮捕,布林什維克彼得堡委員會的全體成員幾乎均被逮捕。在經過短暫的沉寂後,工人們重新走上街頭,示威者喊出了“打倒戰爭!”“打倒沙皇!”“要求麵包!”的口號,並且攻佔彈藥庫,奪取槍支彈藥,從監獄中釋放犯人……騷亂最終轉為革命——一場終將結束沙皇羅曼諾夫家族300多年專制統治的二月革命。
在此情況下,羅將柯要求沙皇責成可信賴的人組成新政府,以挽救王朝的命運。但尼古拉二世不以為然,他稱羅將柯為“愛說胡話的胖子”,對他的要求沒有給予回答,仍然命令軍隊開往彼得堡進行鎮壓。矛盾頓時激化。
27日,杜馬的代表趁機選舉出了“恢復首都秩序和各機構及人士聯絡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簡稱“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當晚10時,國家杜馬接管政府權力並著手建立新政府。
就在同一天,布林什維克領導的工農兵代表蘇維埃在塔夫利達宮成立。於是,在2月27日這一天,同時出現了兩個權力機構,並且都在塔夫利達宮行使自己的權力。與此同時,支援尼古拉二世的軍隊紛紛倒戈,末代沙皇陷入眾叛親離的尷尬局面之中。
3月1日,布林什維克領導的蘇維埃執行委員會代表團和杜馬臨時委員會舉行談判,最後達成了成立臨時政府的協議。
1917年3月3日,俄國臨時政府宣告成立,領導者為克倫斯基。
臨時政府的成立不僅意味著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崩潰,而且也意味著俄國出現了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且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和布林什維克的蘇維埃彼得堡執行委員會在一系列問題上有著深刻分歧。
1917年11月7日(俄歷為10月25日),在列寧領導的布林什維克的組織下,紅色工人赤衛隊攻打冬宮,停在彼得堡涅瓦河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對著盤踞在冬宮的臨時政府開炮猛轟,炮聲中臨時政府土崩瓦解,克倫斯基在經過“一番荒唐的改裝”後逃跑,政權轉入以工人、農民、士兵為主體的蘇維埃手中,被壓在社會最底層的奴隸翻身成了國家的真正主人。這就是震撼世界的社會主義十月革命。
阿芙樂爾號的炮聲(2)
“十月革命”開闢了人類打碎舊世界的新紀元。
“十月革命”給全世界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帶來了希望,為他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十月革命”深深地震撼著古老而災難深重的中國。
“十月革命”給對中國革命前途陷入苦悶和絕望困境中的孫中山帶來了信心和希望,他彷彿看到了新時代的曙光。他站在民族主義者的立場上歡迎俄國的十月革命,希望革命後的俄國成為中國民族解放事業的真正同盟者。孫中山指導下的在上海出版的《民國時報》,在中國最早報導了俄國十月革命的訊息,該報1917年11月10日的大號標題是《美克齊美佔領都城》。美克齊美乃Maximalist的音譯,是過激黨之意。此後,該報不斷刊載俄國革命的訊息。
當時在中國第一個站出來熱烈歡呼俄國十月革命成功的是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建立人之一的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他在當時由陳獨秀主辦的頗有名氣的《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庶民的勝利》一文。
與李大釗一樣,當時孫中山也密切注視著升起了無產階級專政紅旗的俄國。那時世界上14個資本主義國家像對付洪水猛獸似的立即從四面八方把這剛誕生的蘇維埃國家包圍起來,妄圖一舉把她消滅在搖籃裡。俄國國內的白匪幫在帝國主義的支援下,也遍地燃起了反革命野火。剛誕生的蘇維埃國家,內憂外患,瘡痍滿目。白匪幫破壞了交通,控制了產糧區,除武裝攻打外,還妄圖用飢餓手段,把革命心臟彼得堡扼死,革命導師列寧英明果決地組織並領導工農紅軍同敵人展開了殊死的血戰……曾有過艱難革命經歷的孫中山深深地同情俄國革命者眼下艱難的處境,他在上海想了很多辦法,準備和蘇維埃取得聯絡,希望中國的革命者能對俄國革命有所幫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