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宣誓後,每人簽上自己的名字,而不是打手模。議程完畢後,陳獨秀告訴孫中山,中共領導人還有張國燾,因不在上海,所以不能參加。孫中山表示,張國燾回上海後,也歡迎他參加。後來,張國燾回上海後,在張繼家的客廳,由張繼主盟,也舉行了簡單的入黨儀式,原極力反對國共合作的張國燾也加入了國民黨。
1922年9月4日,孫中山在上海召集改組國民黨會議。中共總書記陳獨秀應邀參加了會議。會上,孫中山要求共產黨參加國民黨的改組工作,陳獨秀欣然答應。這次會後,中共中央迅速地向黨內發出指示,要求中共各級組織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在有國民黨組織的地方,同志們立時全體加入國民黨。在沒有國民黨組織的地方,立即將可以加入國民黨之人數及何人可以負責,報告中央局,以便中央局向國民黨接洽,請其派人前往成立分部。
第二,各地黨組織應當與國民黨合組國民黨改組委員會,以主持目前應進行諸事。
第三,各地黨組織要安排好出席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希望每省至少當選一人。
第四,對於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將要討論的各種檔案,代表動身前各區應詳加討論。
由於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國民黨的改組工作,並進行了精心佈置,使國共合作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
《孫文、越飛宣言》(1)
1922年8月間,和馬林一同從莫斯科來到中國的還有一位當時蘇俄的著名人物越飛。
越飛是蘇俄的外交老手,在十月革命後,蘇俄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國單獨媾和的談判中,他是第一任首席代表。談判成功後,他就任蘇俄駐德大使。而在十月革命成功時,中國的北洋政府跟著英、法、美、日等國不承認蘇俄政權,斷絕了與舊俄國的一切外交關係。這次越飛被派往中國全權代表蘇俄政府與北洋政府談判中蘇復交問題,實際上還擔負著一項重要使命,即為共產國際在“聯吳”與“聯孫”問題上作出最後抉擇。
越飛來到中國後,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來北京與中國北洋政府談判的越飛身上。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馬林則穿梭於上海和北京之間與越飛及國共各方進行了長達數月的秘密談判。
1922年11月5日,孫中山派張繼攜他的親筆信去北京拜訪越飛,商談他要和越飛晤談的問題。
1923年1月1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
由於馬林、張繼等人的斡旋,終於促成了孫中山與越飛的直接會晤。
1923年1月16日,共產國際正式作出關於中國共產黨和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合作的決定。
此時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達到頂點,其標誌是京漢鐵路工人的大罷工。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以李大釗為首的黨的北方區委,利用直係軍閥吳佩孚“保護勞工”的旗號和吳派交通總長與北洋政府梁士詒交通系的矛盾,迅速擴充套件了京漢、津浦、京奉、京餒、隴海、正太6條鐵路上的工會工作。其中尤以京漢鐵路工會工作的成績最為顯著,到1922年4月,全路已有16個工會,組織起來的工人達3萬多人。經過半年多的籌備,決定於1923年2月1日在鄭州召開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但當16個分會及其他方面的代表共計數百人齊赴鄭州後,吳佩孚卻強令禁止開會。2月1日,代表們衝破軍警的封鎖進入會場,宣告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吳佩孚又派軍警搗毀和封閉了總工會。為了反抗軍閥的壓迫,總工會決定於2月4日舉行全路工人總同盟罷工,並將總工會移往漢口江岸辦公。罷工命令下達後,2月4日12時,全路所有的客貨車一律停開,充分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和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2月7日,吳佩孚在英、美在華機構的支援下,在漢口、鄭州、長辛店等地對罷工工人進行了血腥屠殺。有44人慘死,300多人受傷,60餘人被捕入獄,1000多人被開除。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產黨人林祥謙和武漢工團聯合會法律顧問共產黨員施洋慘遭殺害。林祥謙在敵人的屠刀面前威武不屈,高呼“頭可斷,工不可開”,英勇就義,表現了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英雄氣概。
“二七”慘案發生後,共產黨號召全國工人支援京漢鐵路工人的鬥爭。各地紛紛舉行遊行示威,聲援“二七”罷工。共產國際及赤色職工國際也發表了支援中國工人罷工的宣言。
“二七”大屠殺這個重大歷史事件,使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革命的認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