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當時校門高掛著“親愛精誠”的校訓,二道門兩旁掛著蔣介石手書的“先烈之血,主義之花”的對聯。在開學典禮上他發表了著名的校訓:“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諮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夫勤夫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這一校訓,幾年後經徵集譜曲,成為蔣介石南京政府的國歌!
蔣介石和黃埔軍校方面以軍校最高禮節——閱兵儀式,迎送總理。
此時頗受孫中山稱讚的原中共廣東區委軍事負責人周恩來已就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孫中山在檢閱黃埔軍校學生時對蔣介石和周恩來說:“餘此次赴京,明知其異常危險,將來能否歸來尚未一定。然餘北上,是為革命,是為救國救民而奮鬥,又何危險之可言耶?……餘所提倡之主義冀能早日實現,今觀黃埔軍校學生,能忍苦耐勞,努力奮鬥如此,必能繼吾之革命事業,必能繼續我之生命,實行我之主義。凡人總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若二三年前餘即不能死;今有學生諸君,可完成我未竟之成,則可以死矣。”
第二天孫中山一行人在香港乘日本“春陽龍”號郵輪前往上海。孫中山之語不幸言中,此行竟成永別,此次會面也成為他和蔣介石、周恩來最後一次會面。
孫中山離開廣州城,蔣介石放手擴充實力。在孫中山離粵後的一個星期,即11月20日,在周恩來的參與下,黃埔軍校教導團成立。一個月後又成立第2團。這支直接由蔣介石組建和掌握的軍隊,由何應欽和王登雲分別任第1團團長和黨代表;由王柏齡、張靜愚任第2團團長和黨代表。沈應陽、胡公冕、陳繼承、顧祝同、蔣鼎文、季文、鄭洞國等人任營長、營黨代表。
雖說只有兩個團,但這是國民黨透過自己辦的軍校建立的第一支武裝,所以對國民黨來說分外重要;也是依照現代軍事理論建立的第一支武裝,所以有較強的戰鬥力;也是中共方面支援下建立的第一支武裝,所以在初期深受中共的影響。就個人而言,此部與周恩來息息相關。
黃埔一期生劉天回憶說,周恩來來到廣東之前,“在共產黨內地位,還只是一個地方幹部而不是中央幹部。但他是很聰明的,他看到了黃埔軍校在革命過程中的重要”。周恩來以極大的熱忱投入黃埔軍校的工作,黃埔軍校成為周恩來戎馬生涯的起點。在中共歷史上,周恩來是公認的第一個認識到中國需要一支革命軍隊的人。
周恩來就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時,當時的政治部“是個空架子,學校也沒有真正進步的政治工作可言”。周恩來接手後,逐步使之完善。周恩來聘請了不少優秀的共產黨人任政治教官,如聶榮臻、李富春、惲代英、高語罕、熊雄、蕭楚女、張秋人等,於是包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蘇聯研究、社會主義運動、軍隊中政治工作在內的20多門政治課目陸續走進了學員課堂。透過這些課目將強烈的政治信念化為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鍛造出一批為政治理想而戰的軍官。
周恩來很重視發展軍校中的中###團組織,在他的領導下,成立了中共黃埔支部。在中###史上,黃埔支部後成為黃埔特別支部,地位令人矚目,支部中的幹事都是精英分子,活動能量極大。
中共在黃埔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也是從周恩來開始的。他利用自己的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在葉挺的協助下,於1924年11月,在取得孫中山同意後,組建了“陸海軍大元帥鐵甲車隊”,這支部隊是中共直接控制的第一支部隊,隊長是共產黨員徐成章,副隊長是共產黨人周士弟,黨代表是共產黨人廖乾吾。後來該隊全體人員編入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成為葉挺獨立團的基層骨幹。周恩來還在黃埔軍校秘密發展了一支完全由中共領導的學生軍,葉劍英則在粵軍中組織了另兩支親共產黨的連隊,這幾支隊伍暗藏於黃埔軍校教導團中。後來這些武裝力量成為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共發動起義的骨幹。
回顧這段歷史,毛澤東說過:“中共真正懂得直接準備戰爭的組織軍隊的重要性……是從1924年參加黃埔軍事學校開始。”
黃埔軍校教導團成立初期雖深受中共的影響,但它畢竟是蔣介石一手建立起來的武裝,所以直接控制在蔣介石手中,這支部隊的成員,後來只要不是中###員,只要願意聽從蔣介石的指揮者,都成為了國民黨的高階將領和官員,國民黨內顯赫一時的黃埔系即源於此。
txt小說上傳分享
東征與平叛(1)
早在廣州商團叛亂時,不甘心被孫中山趕出廣州的陳炯明就蠢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