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的中去探究根源了。這個話題擴充套件開來,或許也可以產生一部《冷戰史學史》,但這並非本書的任務。現在還是讓我們回到1943年的春季,來具體審視一下希特勒的進攻計劃。
2、“城堡”計劃
在出臺了東線總作戰方針後,1943年4月15日,希特勒發出了第6號作戰命令,加密代號為“城堡”。透過這項作戰命令,德軍1943年夏季庫爾斯克進攻計劃才算最後定型。
按照“城堡”戰役計劃: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突擊集團:第4裝甲集團軍,“肯普夫”戰役叢集主力,應從別爾哥羅德、托馬羅夫卡地區進攻庫爾斯克以南,主力將使用在奧博揚方向;
中央集團軍群第9集團軍,則從奧廖爾地區進攻庫爾斯克以北,主力集中於左翼;第9集團軍在奧廖爾地區的後方由第2裝甲集團軍掩護。
兩個突擊集團將在庫爾斯克及其以東地區會合,併合圍突出部內的紅軍重兵集團。
位於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交界線(庫爾斯克以西)的德第2集團軍,則應發動牽制性衝擊牽制蘇軍。並在蘇軍退卻時立即全線轉入進攻。
在具體戰術上,考慮到戰役縱深不大,希特勒要求進攻部隊儘量輕裝簡行。
另外,希特勒還規定,如果戰役順利,蘇軍陷入混亂,他將把中央集團軍群所屬第2集團軍,以及集團軍群的一些直屬部隊,移交給南方集團軍群,並向東南發動進攻,實施“豹”戰役。戰役發起日期,最初被定在5月3日。
在簽署6號命令後,希特勒卻一直猶豫不決。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坦因、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克盧格則不斷催促儘快行動,他們的意見得到了德國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的支援。這位年輕的總長几乎把“城堡”看成了他個人的傑作,力圖藉此露上一手,甚至提出4月15日就發動進攻。連曼施坦因也覺得這個日期太早了。
負責從北面攻擊的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將軍,卻持相反意見。4月27日,他趕到了希特勒的別墅,並以空中偵察的照片證實:紅軍預見到了德國人的進攻企圖,已經構築了堅固的陣地,擁有強大的預備隊。因此,德軍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裝備。希特勒聽從了莫德爾的建議,將進攻日期改在5月5日。4月29日,由於當年雨季結束的較晚,進攻日期又推遲為5月9日。
5月4日,希特勒在慕尼黑與克盧格、曼施泰因、蔡茨勒,以及新任命的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開會商討“城堡”戰役。會議持續了3個小時,但沒有記錄儲存下,以至於產生了眾多訛傳。一些文獻把根本沒有列席的莫德爾,以及4月27日他在伯格霍夫的表現,憑空照搬到了慕尼黑會議。這種說法流毒很深,以至於MARS先生在他文章中還加以沿用。
實際參加了這次會議的各人,表現也同樣含混不清。克盧格和蔡茨勒,都主張儘快進攻;曼施坦因認為最佳時機4月份已經錯過,除非再給他2個師。從他的回憶錄看,曼施坦因還是主張進攻的;莫德爾據說寄來了信件,表示紅軍防禦堅固,預備隊強大,暗示進攻未必成功;古德里安則在回憶錄中宣稱,他和斯佩爾(此人似乎也沒有到會)都主張乾脆取消這次進攻,以儲存寶貴的坦克兵力。因為意見相左,古德里安和他的老對頭克盧格還發生了激烈衝突,以至於鬧到要決鬥的程度。
希特勒的決策(4)
不過據其他當事人回憶,古德里安在5月初曾向希特勒進言,可以用六週時間為“城堡”準備足夠的坦克力量,尤其是新式的“黑豹”重型坦克。這和古德里安本人的說法顯然是矛盾的。只有一點可以肯定,慕尼黑會議後,進攻日期又推遲到了6月中旬。
但在德軍高層的不斷爭吵中,日期還是一再拖延。6月21日,希特勒將進攻日改為7月3日。6月25日,在莫德爾的建議下,進攻日確定為7月5日。這成為了最後的日期。
曼施坦因對這種拖延頗為不滿。他後來在回憶錄中宣稱:在5月上旬,地面變得乾燥,德軍已經做好了進攻準備,而紅軍兵力還很薄弱。言下之意是,希特勒把取勝的大好時機從他手中奪走了。
但事實並非如此。
3、曼施坦因的“5月攻勢”與1943年4…5月東線的真實
庫爾斯克戰役的一再延期,固然在於希特勒的猶豫和將領們的爭吵,但仔細分析一下1943年春季東線兩軍的實力對比,也很難想象德國人在夏季前有機會在庫爾斯克取得預期效果:合圍紅軍重兵集團。
下面,是蘇德雙方對彼此在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