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對面,裡面同時播放著幾十幅畫面,那是全國各主要頻道的節目直播,內容琳琅滿目,包羅永珍,有新聞,有社科,有經濟,有法律,有歌舞,有電影電視劇,當然出現頻率最多的是廣告,我討厭廣告,尤其是插在精彩節目中間的廣告。
一對中年夫婦走了進來,經過我們的餐桌時,有意無意的看了我一眼,大非的手顫了一下,警覺的看了一下對方,二人坐在離我們不遠的餐桌上,點了兩杯咖啡,低聲的說著什麼。
一個妙齡少女背對著我們,坐在鄰桌,一邊打著手機,一邊撫弄著耳邊的青絲,一個小小的飾物被悄悄的扔在我們的桌子下面。
陸陸續續又進來幾個人,他們有意無意的坐在了我們的附近,可能是因為這裡比較靠近電視牆!我沒有注意到,雖然他們各忙各的,但卻都比較安靜,尤其是當我開口時,他們似乎都在傾聽。
大非環顧了一下四周,“電視臺最近又招人了吧!”
“你怎麼知道?”艾狄有些不解。
“你看看,好多生面孔,好多人我都不認識。”
“切!我說大眾情人,不要以為電視臺是你家開的,誰都得認識你,見面都得跟你打招呼。”
“搞不好是個大變動喔!”大非故作神秘。
“就你鼻子靈,說不定又要開幾個新欄目吧!咱的欄目可得抓緊,可別讓人搶了咱的時間段兒。”
“不用擔心,也許是業務部招人,他們成天招人,反正是按營業額提成,也不用付基本工資。”
身後的妙齡少女走了,因為她的任務已經完成,現在她即使走出電視臺也能聽到我們的談話。
“又演那個案子了。”艾狄道。
“哪個案子?”大非問。
“就是那個轟動一時的搶劫案。”艾狄回答。
“有什麼特別?”我問。
“還是讓大非跟你說吧。”
大非指著一檔法律節目道,“你看,法庭上受審的是一個搶劫的慣犯,他在濱城連續作案十餘起,媒體對這個案子做了深度報道。一開始採訪的是被搶者,介紹這名搶劫犯給社會帶來的恐慌,造成的惡劣影響,看到前面的採訪,觀眾義憤填膺、同仇敵愾。
◆第十八章 生面孔◆(2)
後來隨著案情的深入,轉而介紹這名慣犯作案的動機,原來這名罪犯是十里八村遠近聞名的大孝子,作案是為了給母親籌集換腎的手術費用,搶劫犯已經找到了合適的腎源,那是他自己的腎,他要用自己的腎救回母親的命,但他無力支付鉅額的手術費用,迫於無奈走上了犯罪道路。
他有一個怪異的習慣,搶劫後會強行留下對方的聯絡方式,據他自己說是為了以後可以還債,警方在他的床頭髮現了一本日記,裡面記載著罪犯每次搶劫的詳細經過,包括時間、地點、被搶者的體貌特徵,甚至是詳細資料,有一組資料一直在減少,那是手術所需要的費用,有一組資料一直在增加,那是他要還的債務。
後面的採訪一邊倒的傾向搶劫犯,真是聞著傷心見者落淚,觀眾由憎恨變成同情,由同情變成熱情的幫助,主動為其籌集善款,幾名受害者更是主動撤訴。
這就是輿論的監督作用,這就是輿論的導向作用,運用好了可以化解矛盾,運用不好可以激發矛盾,電視臺就掌握著這樣的話語權,引導控制著觀眾的情緒,一件事物可以從多個角度去闡述,關鍵看你想要達到什麼目的。”
聽了大非的話,我第一次感到這電視節目果然暗藏玄機,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影響著觀眾的情緒,我想起大非的一句話,“大眾都有從眾心理,容易盲從,容易被煽動,如果被壞人利用,後果……”
“別聽他胡扯,他想問題就愛瞎聯絡,一件小事兒,他也能聯絡到國家政治,世界形勢,簡簡單單的一個案件,哪有那麼複雜,其實媒體就是實話實說,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艾狄喝了一口牛奶。
“那你怎麼看?”大非饒有興趣的看著我。
“什麼怎麼看?”
“關於這個案子,關於電視這個行業。”
“哦!如果那個罪犯在不被抓的情況下,能夠兌現自己的承諾,既能為母親換腎,又能努力還債,那我佩服他,願意交他這個朋友,至於電視這個行業……”
我敲了敲眼前的盤子,“和這盤子一樣,裝西餐就是西餐,裝中餐就是中餐,如果亂七八糟的什麼都往裡裝,那它就是什錦大雜燴。”
我對媒體的理解不像大非那樣理性,也不像艾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