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4 頁)
一起安全地漂浮在水面上,水漲得再高也不怕。而海嘯就沒辦法了,但至少海嘯應該會有預警。在兩棲屋內的人還有時間逃回方舟。
在末日之前,荷蘭就已蓋了幾十棟這樣的兩棲屋,但因為造價相當昂貴。每120平方米的造價約三十萬歐元,又沒有末日的威脅。所以在荷蘭推廣得並不順利。但在末日之後,卻成了第一選擇的人類住宅。在這些成片成片的兩棲屋周圍。都是覆蓋了海平面的海洋農場。同樣漂浮在海面上的兩棲屋底座,然後上面種植了各種蔬菜農作物和水果。海洋農場上辛勤勞作的人並不多,因為海洋農場的底座採用的都是自動轉化海水為淡水的裝置,底座之下還都用網圈養著海水魚類,一切都交由電腦控制,非常的方便。
只是,更令人震撼的,卻是兩棵矗立在海洋之上的“海樹”。
這兩幢建築物被稱為“海樹”,是因為它們就像是在海面上生長出來的參天大樹一樣。
每棵海樹都足有三十層樓那麼高,上寬下窄,而且這還是在海面上的高度,海面下一定也有相應的建築深度,在水上和水下都留出空間,是為了保持海樹的整體平衡。這兩棵海樹都像是植物的樹幹一般,由三十個同心橢圓組成,實際上是一座開放式的錐形建築物,上寬下窄,但因為每一層都種植著綠油油的植物,遠遠看上去就像是一棵參天大樹。
這兩棵海樹不是為了給人類住的,而是給方舟上的動植物所建造的。
畢竟末日之後的陸地環境,已經完全被破壞,在方舟之內生存的動物和植物畢竟沒有足夠的生活空間,所以這兩棵海樹便是它們新的棲息地。
海上的部分每一層的生態環境都不同,每一層都仿照樓房結構分出層次,仿造地球各處的情況,由中央電腦控制溼度和溫度,按照各地區的生態環境來佈局,然後讓可以適應其中的動植物進去生活。而海樹水下的部分便是各種海洋生物的樂園。
隨著時間的推移,海樹最終會形成自己的生態系統,就像在末日前有些海邊國家會用沉船來充當人工珊瑚的做法一樣,但它還有上層結構可以滿足各種動植物的棲息需要。
海樹的下部是中空設計,海水可以灌進其中,穩住海樹的重心,而海面上則採用類似於石油平臺的設計,一層層疊加,這樣能保證整個海樹的穩固。就算是有颶風颳過,海樹開放式的分層建築也會隨著颶風而繞著中空部位的同心橢圓圓心搖擺,可以說除非是再有末日那樣的浩劫出現,否則海樹是不會輕易被掀翻的。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隨著時間推移,這兩棵海樹終將會形成自己的生態系統,成為穩定的動植物生長的家園。等到陸地環境好轉之後,這裡將會成為這片土地動植物的種子。繼續生根發芽下去。
胡賜琛尚且是第一次看到這兩棵海樹,又是在離方舟很近的地方。因為怕這兩棵海樹隨著洋流而飄走,所以都是用鋼纜緊繞在方舟附近的。如果方舟需要離開的話,也會拽著這兩棵海樹一起離開的。
近距離觀看,更是震撼。1號方舟足足有整整二十層的空間,都塞滿了各種的動植物,還有許多冷凍胚胎與種子,所以這兩棵海樹雖然沒有被塞滿,但也預留出來許多動植物生長的空間,還能看到上面都有著若干人忙碌著,也不是很多。多是穿著白大褂的研究工作者,想來應該是在檢視記錄生長情況。
胡賜琛這時才知道為何這麼大的方舟所搭乘的人並不多,那是因為方舟已經集合了各種高科技,已經不需要那種原始的人力來耕種,所以也就不需要多餘的人。況且方舟上搭乘的人越多,所需的食物和資源能量也就更多,這需要有個算式來計算,而胡賜琛相信,最終現在方舟上的乘客。就是最佳的資料組合。
天堂的路太窄,不能允許兩個人並肩走過……
同樣,方舟的也是……
如果掌控不好,那麼現在他們面對的就將是比地獄更可怕的世界。
觸目所及的景象。都是一片欣欣向榮,而且在左側荒蕪山野的映襯下,海面上的情景更是鮮明的對比。一群群海鳥在海樹上婉轉鳴叫振翼盤旋。陽光緩緩西移,海面上映起霞光一片。胡賜琛不禁恍惚了起來。一時竟是看呆了。
但對於默來說,這場景雖然出乎了意料。但也不算什麼。在平板電腦上他看過更多震撼的電影場景,他面無表情地左右觀看了一下,看胡賜琛沒有下方舟的意思,便也靜靜地站在他身邊。他們所在的是方舟的一個出入口,雖然因為方舟上的大部分人都轉移到了海上漂浮房居住,但因為是接近傍晚的時分,還是有很多人來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