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4/4 頁)
了九成,這艘飛船很可能就是那失蹤的亞特蘭蒂斯城。它確實在海底待了千年以上。現代人找不到它是因為它沉的實在太深,而且它的身上不僅有幾千米深度的海水,還有幾百米的海底淤泥覆蓋。
這艘飛船上的人和歐洲人有什麼關係,只有查了飛船內的記錄才能知道。孫翔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更想知道這艘飛船的經歷了。
隨著孫翔兩人的前進,周圍的結構不再是猶如迷宮般的通道和一間間封閉的金屬艙室,而是貫通了幾層後的巨大空間。
眼前這個空間有百米高度,一個個類似蜂巢的結構由頂部倒掛而下,足有二三十個之多。每個倒垂的“蜂巢”都有數百個六角形的小單間,每個小間雖然不大,但是鑽進兩三個人應該沒問題。孫翔的源力已經探查過這些“蜂房”,它們都是空的,裡面沒有東西。
這些“蜂巢”有什麼作用?孫翔感覺它們就像一個個生物培養槽,可是這麼多六角形小間用來幹什麼呢?
如果要靠走路透過這個區域,不知道需要繞行多少距離,靠近牆邊,上上下下彎彎繞繞不知道有多長的路,依靠飛行器就快多了,四五百米的距離很快就能飛過。
一路前行,兩人居然穿過了六個像這樣大小的巨型艙室。這六個艙室內所有六角小室加起來數量應該有十萬,如果這些小室是生物培養艙的話,這麼多培養艙都培養了什麼出來?
穿過巨型艙室後,前面艙室又出現了變化。這裡的艙室只有七八十米長度,寬不過三十米,不過卻有著整整齊齊六排如棺槨般的裝置,這間艙室足有一百多臺這種裝置。
孫翔隨意找了一臺,掀開了蓋子,果然和棺槨一樣。裡面空間容納一個人沒問題,高分子複合材料製作的容器並沒有因為經過了千年而破損,充分說明這種材料的穩定性。
用源力對這臺裝置的內部探測了一下,裡面都被各種模組和輸送裝置佔滿了,雖然這些模組孫翔有一部分不熟悉,不過根據熟悉的部分,孫翔能肯定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